沂蒙山下论纺织,以“科创经纬”织就“产业锦绣”

海报新闻记者 辛振东 济南报道

盛夏时节,蒙山脚下,云蒙湖畔,7月26日-27日,第42届全国毛纺年会暨科技赋能纺织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在临沂蒙阴召开,通过专题技术研讨、现场供需对接等形式,赋能纺织行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延伸补强产业链,提升蒙阴县乃至临沂市纺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为产业破局提供“金钥匙”。

以“技术经线”破局:让创新成果穿透县域困局

开幕当天,会场特设的“展览展示区”人头攒动。“唯尔佳”优秀产品、临沂市优质纺织产品及会议组织单位代表性产品琳琅满目。会场内外,“企业技术需求”与“优质科研成果”则形成强烈呼应,一项项优质科技成果既是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蒙阴坚持全链条布局,逐步形成了纺织、针织、服装、毛毯、无纺布等较完备的产品体系,先后被评为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县、国家差别化纤维色纺纱线产品开发基地、山东省纺织工业十佳产业集群,培育了盛和纺织、百花源毛毯、神州毛纺等一批骨干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目前全县规上纺织企业达22家,2024年实现产值达22.7亿元。

然而,由于缺少高校和大院大所的支撑,蒙阴在科技创新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新技术、新成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本次大会对纺织行业创新资源的集聚,正有力推动这一现状的改变。

会议期间,一批最新纺织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从国内各大高校院所出发,齐聚蒙阴。“这些新技术、新成果对我们企业接下来的科技创新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山东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会上集聚的前沿创新资源,将为蒙阴乃至临沂市的纺织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点燃创新新引擎。

以“智力纬线”赋能:用人才资源编织产业网络

作为大会的举办地,临沂市将纺织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已从昔日的“棉纺大市”发展为如今的“产业集群”。

“纺织行业下一步发展有四大方向:一是‘科技’,二是‘绿色’,三是‘时尚’,四是‘健康’。”大会期间,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深入剖析纺织行业创新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及合作路径,为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毛纺织在纺织行业属于比较小众的领域,但今天来的专家全是全国顶尖。公司如果接下来遇到技术瓶颈,这些专家的智力资源肯定能支撑我们渡过难关。”包括王建华在内,很多参会企业家纷纷表示,大会集聚的智力资源让企业创新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足的底气。

科技人才一向是创新最活跃的要素。为推介临沂市人才环境与引才政策,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会同期举办了“科技人才合作交流会”。与会代表围绕临沂市、蒙阴县技术创新、人才交流及高层次人才作用发挥等议题深入研讨,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共享,为区域科技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以“平台为梭”保障:让科创经纬织就产业锦绣

“科技创新,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众人拾柴’。”当高校的“书架”对接企业的“货架”,当各界的智库资源注入县域产业血脉,一个推动纺织产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服务平台已然建立。

为进一步高效对接技术成果资源,强化供需合作,打通转化堵点,临沂市科学技术局、蒙阴县人民政府与山东省科技服务业协会在大会期间联合举办“科技赋能纺织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会议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路演展示纺织行业最新科研成果,同时邀请企业发布需求报告。通过充分发挥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资源与专家优势,搭建精准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产业与技术成果合作,延伸补强产业链,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提升蒙阴县乃至临沂市纺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山东盛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大学、山东闻道科技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神州毛纺织有限公司与临沂成盛精机制造有限公司分别签署的合作协议,展示出一个“技术展示—需求对接—项目落地”的闭环已在会议期间初步形成。

“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一方面,通过行业内供需交流,能让我们摸清楚企业和行业需求,回到实验室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另一方面,大会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对于我们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很有帮助。”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田明伟告诉记者。

开幕式上,山东省科技服务业协会“科技服务驿站(蒙阴)”正式揭牌成立,成为破解县域创新资源匮乏的关键落子。

“驿站将聚焦区域企业和产业创新需求,整合优势科技服务资源,积极做好调查研究、科技咨询以及双招双引、企业孵化、人才培育、项目对接等科技服务工作,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解决方案。”山东省科技服务业协会会长党安涛表示,下一步,驿站将积极发挥作用,依托各方资源优势,加强科技产业交流互动,深化在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助力蒙阴乃至临沂市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科技服务驿站(蒙阴)”的扎根落地,科技之火也将在蒙阴愈燃愈烈。这把火,不仅将淬炼出更具竞争力的纺织产品,更将锻造出一条以创新为内核的纺织行业“黄金”产业链,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织就一幅科技赋能、绿意盎然的“锦绣图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