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报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报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坦途贯海岱 大道气象新

7月24日,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发布通讯《坦途贯海岱 大道气象新——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观察》,关注山东全面实施交通强省战略,持续完善“公铁水空”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着力推动交通运输畅通通道、织密网络、建强枢纽、优化升级。长桥贯沧溟,车船掠云涛。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700公里、沿海港口年吞吐量突破20亿吨……山东正书写交通发展新篇章。

织密交通网络,夯实发展根基。2022年以来,山东建成16条高速公路,总通车里程突破8700公里,其中六车道及以上的占四成。以互联互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山东正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山东公路、铁路、水路全方位适度超前布局,计划2025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2500亿元,涵盖168个交通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畅通要素流动,激活经济脉动。近年来,山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区域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地区人流物流畅通再添动力。山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加快“公转铁”“公转水”,深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试点,多式联运和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和15%以上,2024年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余亿吨,全省全社会物流成本共降低约500亿元。

智慧交通引领,塑造低碳未来。新理念、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让山东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加速。零碳港区、零碳服务区、零碳物流园、零碳高速公路……各类零碳场景陆续投用,山东交通基础设施的“科技范”与“绿色范”在“交能融合”中越来越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