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山东文化“两创”,传承与创新的交响曲

□特约评论员 亚洲

山东,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据悉,11月29日至30日,山东举办“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何以中国”,这是一个关乎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命题。“弦歌不辍”,这个成语源自《庄子·秋水》中“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的记载,意味着即使在困境中,孔子依然坚持教化育人的精神,以琴瑟伴奏而歌诵。在今天,这个成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象征着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和创新性,代表着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发扬。“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举办,正是山东聚焦“两个结合”,深化文化“两创”的生动实践。

山东的文化“两创”工作,正是在这种“弦歌不辍”的精神指引下,不断推进。从《齐鲁文库》的编纂到“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启动,从“山东手造”的创新实践到文化体验廊道的建设,山东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些实践不仅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文化“两创”的成果,要惠及人民。山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如济南市打造了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枣庄市打造了“文化润心·枣城有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戏曲进乡村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服务供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

山东的文化“两创”工作,不仅深化了文化传承,也推动了文化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山东力量。展望未来,山东将继续在文化“两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