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首位残疾人世锦赛金牌得主、亚残运会短跑冠军王玉芹—— 一路奔跑,从追光者到点灯人

运动场上,王玉芹(左一)给学员示范起跑姿势

王玉芹获得的奖牌及荣誉

省残运会赛场上,王玉芹(前)健步如飞

王玉芹(右五)带领学员参加第十一届省残运会

王玉芹坚持与学员同吃同住

和学员交流谈心

◀把学员当作弟弟妹妹一样照顾

和学员一起拉伸

指导学员投掷铅球

矫正学员跑步时脚部动作

帮助学员处理伤口

□文/图本报记者李榕路龙帅本报通讯员梁民张伟靖

“手臂摆幅再大!”“注意节奏,别慌!”9月26日,在位于禹城市的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操场上,39岁的王玉芹俯身向前,正帮一名视障学员调整起跑姿势。不远处,几名肢体残疾的学员扶着辅助器械练习抬腿,汗珠挂在脸上。眼下,这支队伍在她的带领下,正全力备战明年的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

“生命不曾完美,但努力的样子很美。”这是王玉芹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作为德州市盲协主席、退役残疾人运动员,她的人生始终与“拼搏”相伴。

1986年,王玉芹出生于禹城市辛店镇王石村一个普通家庭,先天性小眼球让她的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11岁时,她进入德州市盲校学习,也是在这里,她与体育结缘,并被德州市残联选中,自此踏上运动员之路。20多年的运动生涯中,她在国内外赛场斩获23枚金牌、7枚银牌、9枚铜牌,成为德州首位亚残运会和残疾人世锦赛金牌得主,用奔跑打破了黑暗的桎梏。

2015年,因伤病,王玉芹只能告别赛场。“不能亲自为国争光虽有遗憾,但我想把自己活成光,帮更多人奔向梦想。”带着这份信念,她转型成为教练,首要任务便是选拔队员。

她用3年时间,对全市12至20岁残疾人逐一致电初访,对潜力学员登门走访,从4000多人中筛选出30余名好苗子,建起人才储备库。“每一个孩子我都亲自聊、亲自看,就怕漏掉有潜力的好苗子。”

训练场上是严师,生活中是“大家长”。王玉芹坚持与学员同吃同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不会洗衣服,她手把手教;学员身体不适,她逐一记下症状,及时买药照料;有人因训练辛苦闹脾气,她耐心开导,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大家“再坚持一下”。

19岁的王天琦对此深有感触。因上肢截肢,他曾因自卑不敢在众人面前训练。“王老师每天开导我,一点一点帮我纠正步态,从‘不会跑’到‘跑得快’,再到站上全国赛场,没有她就没有今天的我。”不久前,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的王天琦,拿下跳远第五名、100米第六名的成绩,话语里满是感激。

因材施教,是王玉芹的执教秘诀。针对不同残疾类别,她量身定制训练方案:对视障学员,着重训练“听声辨向”能力;对脑瘫学员,强化肌肉控制与协调性;对肢体残疾学员,则聚焦平衡与力量提升。

“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冠军,但我希望他们通过体育找到自信,看见自己的价值。”在她的指导下,队伍屡创佳绩,在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中,累计斩获19枚金牌、10枚银牌、8枚铜牌。

“训练时觉得苦,可当站在领奖台听到欢呼,仿佛‘看到’了全世界。”学员李瑞祥的心声,道出了无数残疾运动员的成长。

而王玉芹,正是点亮这份希望的人。“成长路上,曾有人为我举灯,如今我想成为那盏灯。”她坦言,愿继续奔波在残疾人体育事业一线,用梦想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让每一个逐梦的身影,都能在赛道上绽放光芒。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