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志冕本报通讯员邢越海孔祥鲁于宁
在武城县鲁权屯镇小魏庄村的一座小院里,住着百岁老党员魏清义。他出生于1923年11月,虽有些耳背,但身体硬朗。
交谈中,魏清义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1942年,李学实来到恩县担任县委书记,魏清义成为他工作上的单线交通员,曾多次给住在西王屯的八路军武工队送信。后来,运东办事处成立,魏清义被编入通联科,继续辗转清河、运河西的武官寨、夏津等地送情报。
1943年,办事处的粮食科开始为河西八路军征收公粮,村里推举魏清义收粮食,并把收来的粮食码放在他家阍道里,等待八路军拉走。到了半夜,时任魏庄村农会主任的魏忠诰叫上魏清义,在一个空院子里挖地窖放粮食,另外还有一帮人赶着空车在街上跑,甩着鞭子啪啪地响,造成八路军来车把粮食拉走的假象,成功转移了敌人视线。渐渐地,小魏庄成了公粮中转站,沙王屯、四乾坡、果里等村送来的粮食也存放在这里。每年上万斤的粮食,从小魏庄运到运河西岸,没有丢过一斤半两。
经历了战火的洗礼,更坚定了魏清义跟党走的决心。1944年,他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忆,1944年8月14日,在村后的一个破旧小院里,魏忠诰找到魏清义郑重说道:“这几年你的表现上级都看在眼里,已经批准你入党,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正式党员了……”谈及此事,魏清义眼中透着坚定,“那个时候困难,入党仪式都没有党旗,我向我的心起誓,‘这是我一辈子顶顶重要的事,这辈子都不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