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抗战老兵董益三: “我愿为革命事业奉献全部力量”

□本报记者胡兵本报通讯员徐利梅

“我15岁参军,在乐陵县第五区队当通信员。”禹城市委家属院的一处小院内,102岁抗战老兵董益三陷入回忆。

1923年12月,董益三生于乐陵市杨安镇前董村。1937年,董益三在进城寻父时与八路军战士相遇,点燃了他参军的火种。

1938年,萧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乐陵。同年,董益三成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乐陵县第五区队战士。1939年8月22日,他迎来首次生死考验,孤身穿越敌占区送密信,徒步6小时,圆满完成任务。

马金山是董益三的革命引路人,夜宿时与董益三同盖一床被,日间教授战术射击,既是师傅也如父亲。1940年,马金山任乐陵县锄奸团团长,因屡挫敌军,被悬赏抓捕。后遭汉奸告密,在驻地遭敌人合围,突围中,马金山身中三弹,生命垂危之际对董益三说:“别管我,带枪走!”随后壮烈牺牲。

1943年,日军进行“拉网扫荡”。时任虎山小队事务长的董益三在乐陵铁营洼遭敌军重兵合围。队长闫士立即分兵,董益和战友跳入马颊河道沟,躲避日军搜捕至黄昏,最终成功脱险。此役,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阳信县县长武大风等300余将士血染疆场。

1943年7月,董益三在战斗一线入党。抗战胜利后南下到福建工作30年,1981年回到禹城任县政协副主席,1991年离休。

“投身革命是正义的事业,我愿为之付出一切!”董益三说,“看到如今国家富强,过往所有困苦都值得,我无怨无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