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李方勇“蒸”出连锁店,带富众乡邻——“包子大王”返乡当“头雁”

到泰安市东平县考察学习老年食堂自运营模式

李方勇(右)准备为顾客端上刚出锅的包子

□本报记者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贾鹏

7月20日,入伏首日,天气格外炎热。

位于北京的一家家“小胖包子王”店里,热闹非凡:一屉屉出笼的包子、排长队的市民、散发着香气的米粥……繁忙景象的背后,是乐陵市花园镇恭敬李村李家兄弟姐妹9人在京打拼的心血。从摆摊到开店再到连锁,从粗放经营到现代管理,“小胖包子王”已在北京开设56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达1.2亿元。

“我们会不断扩大规模,把小包子做成大产业。”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的办公室内,兄弟姐妹中的老五李方勇说,他是北京小胖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身后的墙上,一张泛黄的地图标注着家乡坐标——乐陵市恭敬李村,这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北京城里的“九色花”

个高,豪爽,语速快,1973年出生的李方勇有着多重身份:北京小胖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乐陵市恭敬李村党支部书记等。

谈起创业历程,他的语速更快了。

1992年,老二李方娥、老六李方娟到天津投奔亲戚,学习蒸包子;老四李方慧则到北京开起包子铺,包子事业由此发端。

1994年国庆节,到北京旅游的老二、老六了解到北京包子9元1斤,比天津高出3元,于是果断“移师”北京。姐妹三人在不同地点出摊,相互照应。

3位女将“开疆辟土”,李家兄弟们也不甘落后。

1996年,被称为“小胖”的老七李方超赶赴北京,成立北京小胖餐饮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老八李方通从部队转业后到北京;2000年,老三李方路加入;2003年,时任德州天恩饲料销售副总的老五李方勇带着妻子一起辞职,加入卖包子大军……

他们的包子采用老面发酵,“半发面,水打馅,十八个褶儿”。为适应北京居民饮食习惯,他们将天津包子和北京小吃融合,逐步形成“包子+炒肝+卤煮”的经营模式,统一店名“小胖包子王”。随着店面不断增加,“九方小胖”的称谓被越来越多的食客熟知。

李家兄弟姐妹九人,宛如民间传说中承载希冀的“九色花”。父亲李云田以最朴素的“不能闲着”的生活方式要求他们,全年仅4日闲暇;一句“吃亏是福”,定下为人处世的准则。

“‘不能闲着’让我们做起了勤行,‘吃亏是福’令兄弟姐妹抱成一团。”李方勇说,一路走来与父亲的教导密不可分。

事业发展中,亲兄妹也会起争执。2003年,中央厨房计划遭到老大李方义与老三李方路激烈反对:“统一配送?成本太高!”最终,品质追求压下异议。李方勇执掌中央厨房,金锣、双汇、五得利等名企为品质背书,化验室为舌尖安全提供保障。

2011年,门店扩张至20余家时,老九李方猛自掏腰包12万元搭建总部,笑道:“建好了,咱们共享!”当个别门店为蝇头小利用劣质肉馅,被约谈、摘牌、关店时,“小胖”的门店仍在稳步发展。如今,股份制改革打破小家藩篱,优秀店长化身合伙人。包子店之外,宾馆、中餐厅次第铺展,六位兄弟各司其职——从食材采购到中餐经营,一个以包子为原点、多元开花的家族商业生态已然成型。

蒸笼掀开,蒸汽裹挟着香味喷薄而出。李方勇对留美归来的儿子李金墩说:“将来你也得卖包子!”兄弟姐妹9人共有29个子女,已有9人加入“包子天团”,新生代接棒,未来可期。

恭敬李村的“主心骨”

兄弟姐妹九人虽身在北京,仍心系家乡,时常给家乡捐款捐物,连企业商标也取自家乡之名——2009年3月,注册成立北京恭敬李餐饮有限公司。

“村庄空了、班子散了、人心乱了,恭敬李需要能人把根扎回来!”2018年,老家花园镇负责同志赴京时的恳切之言,让本就思忖为家乡做点事的李方勇心潮翻涌。

镇上回引李方勇,是想把能人引回来,把产业引回来,把理念和技术引回来。明知村里事务难,多为“硬骨头”,难耐乡情召唤,深感自身责任,他毅然应承下来。

当年6月,恭敬李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李方勇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新官上任头把火,直指硬骨头。2014年哄抢集体土地的旧事仍令人心悸。李方勇带领新班子借扫黑除恶雷霆之势,直达病灶。“235亩集体土地,被68户占了5年,分文未缴!”村民大会上,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这地是恭敬李的命根子,必须一分不少收回来!”

清理过程困难重重。谩骂、阻挠甚至匿名威胁未能让他退后半步。最终清缴68户村民侵占5年的土地承包费17万元。

2019年10月,恭敬李村对前期“三资”清理收回的169.8亩集体机动地召开招投标会,经34位农户现场竞标,最高地块达每亩655元、最低361元,村集体年增收9.37万元。

“手中无米,唤鸡不理。”李方勇深谙此道。他将目光投向村西荒废的22亩坑塘。2019年5月,恭敬李含德厚水产合作社应运而生。村集体以废弃坑塘入股,171位村民现金参股——恭敬李人尝到了当“股东”的滋味。草鱼苗与泥鳅苗在焕发生机的水面下潜游,当年即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如今70亩水面波光潋滟,年增收突破30万元,昔日的废弃坑塘化作流金淌银的“忠义湖”。

产业链条纵向延伸。2020年起,李方勇依托注册的“李蔬记”包子品牌和家乡“忠义湖”泥鳅宴品牌,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带动泥鳅、小米、大葱、大蒜等农业种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签订农业订单:小米12元/公斤、大葱3元/公斤、大蒜5元/公斤……一纸协议锁定乡亲们每亩不低于2000元的纯利。他计划将食品检验室前移田间,打造“包子特供”无公害韭菜基地——让恭敬李的蔬菜直供北京餐桌。

更宏阔的蓝图正在铺展:未来将带动村庄转型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包子品牌拉动中央厨房,带动农业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这期间,李方勇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2023年他成为恭敬李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恭敬李村焕然一新:获评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彻底摘掉落后村的帽子。

深扎泥土的块茎

恭敬李村的老农李梅轮蹲在地头,粗糙的手指拂过温热的土壤。地瓜藤蔓在夏日里疯狂生长,向四方吸收阳光雨露,养分默默输送给深埋土中的根。

在乡亲们眼中,李方勇正如这坚韧的地瓜。藤蔓在首都奋力延展,汲取市场的养分与时代的机遇;而块茎始终深扎恭敬李的乡土中。北京乐陵两头跑,两边都是他的牵挂。

他自建600平方米文化广场,已成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傍晚,太阳能路灯次第亮起,柔光笼罩秧歌队的红绸、广场舞的韵律、足球少年的奔跑。村民细数光点如数日子里的甜:“李书记安的路灯,真亮堂!”联络在外能人募资安装的50盏路灯与21处监控,既照亮夜归路,更照见渐次回归的安心。四点半学校、老年活动室、365暖留工程等举措,让留守人员心有所依。

李方勇的故事,是乐陵市“雁归工程”沃土结出的硕果。乐陵市花园镇党委书记刘洪刚道出关键:“给荣誉,给支持,给舞台——让归雁成头雁!”乐陵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敏介绍,目前乐陵市已回引李方勇这样的能人1046人,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资金项目,更是乡村振兴的理念与力量。

恭敬李村外,地瓜苗正奋力生长。深藏泥土的块茎默默积蓄向上的力量。北京城“小胖包子王”的蒸腾雾气,“忠义湖”泥鳅摆尾的碧波,田垄间订单农业的签约场景——被一根无形藤蔓缠绕交织,将红火的“小胖包子王”店与火热的乡村振兴建设紧紧相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