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心无旁骛 精诚为医

原标题:

心无旁骛 精诚为医

——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务副主任高帅

为青年医生讲解病例

与团队一起查房

为患者手术

记者尹晓燕

个人简介

高帅,1987年出生于济南章丘,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主任助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肝病学组成员,山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等。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累计发表SCI论文60余篇。

52例乙肝患者临床治愈,所在科室取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质,仅需针孔大小的伤口就能消除肝脏肿瘤……这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高帅,被派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1年多时间与感染性疾病科成员一起创下的“战绩”。

医术过硬、做事认真,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我国现有庞大的慢性肝病患者人群,其中乙肝患者约9000万。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建成肝病‘筛诊管防’体系,让德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专业的诊疗服务。”高帅表示。

德州“拓荒”

科室取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质

今年38岁的高帅是济南章丘人,2015年山东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工作。作为肝病领域的青年专家,去年6月,他被外派到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担任常务副主任。

迎接他的,不仅是一个新的办公环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拓荒”使命——在德州,为饱受肝病困扰的患者筑起一座高水平的诊疗堡垒。“时间紧,任务重,必须跑起来。”诊室、病房、实验室,成了他的“三点一线”。

高帅深知,科室想要实现跨越式提升,必须在软硬件、管理、人才等方面全方位发力。在他的导师——全国知名肝病专家王凯教授的带领下,高帅同团队专心加强科室建设,完善一条条流程,核心制度被细化成可执行的细则,每一项操作流程都力求规范精准。他更是制定了“阶梯式”人才培育蓝图,手把手带教年轻医生。

“高主任查房时,每个病例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生怕我们漏掉关键点。”青年医生殷娇娇感慨。主治医师解景东在高帅的指导下掌握了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微波消融术,被派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深造,即将学成归来独当一面。正是这份对细节的苛求和人才的倾力培养,使科室人才梯队不断完善。目前,科室现有的28名医护人员中,有高级职称医师6人、中级职称医师4人、博士后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形成了以齐鲁专家为引领、本地骨干为支撑的完善人才梯队。科室成功获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取得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质,让德州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

在高帅的推动下,新的诊疗技术不断落地。去年5月底,感染性疾病科整体搬迁至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心院区肝病中心。同年7月,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正式开诊。

高帅和团队如同“侦探”,对每位患者进行细致入微地筛查评估,量身定制“一肝一策”个性化临床治愈方案。他为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制定专属档案,细化各项检查指标,定期回访。1年时间,已有52位患者摘掉了乙肝的“帽子”。“停药转阴那一刻,感觉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一位患者激动地说。

微创手术,是高帅手中的另一把“利剑”。他精通的超声引导下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为许多无法承受传统大手术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去年秋天,69岁的张军(化名)刚经历心脏搭桥手术,身体极度虚弱,却又查出肝脏肿瘤,且肿瘤在快速增大。传统手术风险极高,家属心急如焚。高帅仔细评估后,决定采用微波消融术治疗。手术台上,超声探头精准定位,细如笔芯的消融针在屏幕上清晰可见,稳稳刺入肿瘤核心,高温瞬间“凝固”了癌组织。整个过程,只在张军腹部留下两个针眼大小的痕迹。术后两三天,张军便能下床走动,顺利出院。如今回访,恢复良好。

“拓荒者”的足迹,深深印刻在科室的成长轨迹上:肝病中心现已建成肝病内科诊疗、肝病微创诊疗、重症肝病诊疗、人工肝治疗、感染性发热诊疗等多个亚专科方向,形成了完善的诊疗体系,并开设肝病门诊、感染性疾病门诊、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脂肪肝门诊等多类专病门诊。门诊量显著提升,出院人数翻倍增长。昔日的“新阵地”,如今已蝶变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示范基地。

仁心所系

500人微信群里的“24小时家庭医生”

高帅的手机里有3个特殊的微信群,500多名成员都是他的患者。细看群名,找不到刺眼的“乙肝”二字。“保护他们的隐私,就是保护他们的尊严。”高帅轻声解释。

在这里,他化身“24小时家庭医生”。清晨,分享权威的护肝小贴士;晚上,常有患者因指标波动或身体不适发来咨询。“高主任,我转氨酶突然升高了,怎么办?”“这个药是饭后吃还是饭前吃?”……无论多晚,只要手机屏亮起,高帅总会第一时间耐心回复,给出专业建议。

有一次凌晨一点多,群里一位外地患者突然腹痛难忍,怀疑是肝病引起的并发症,急得不行。高帅发现后立刻语音连线,详细询问症状,指导应急处理,安抚情绪,直到患者情况稳定下来才休息。

“治病,更要治心。”这是高帅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深知乙肝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有沉 重的心理负担和社会压力。他用一次次的耐心倾听、一句句的暖心鼓励,为患者点燃治愈的信心。办公室里,那一面面鲜红的锦旗背后,是一个个温情故事。来自菏泽的老张,是高帅在济南时的“老病号”,患有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去年病情反复,他毫不犹豫地打听着追到了德州。“高医生在哪儿,我就去哪儿!他不仅技术好,更把我们当亲人。”这份跨越地域的信任,胜过千言万语。

医者仁心,源于刻骨的职业信念。2020年疫情期间,高帅作为山东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到武汉抗疫,他在日记中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或许,我能做的,只是握一下你的手,用几句鼓励的话语,让你增添一些面对疾病甚至死亡的勇气。”他坚信,医生手中握着的不止是手术刀和药方,更是抚慰伤痛、照亮绝望的微光。为此,他与团队一起开展了6场大型义诊,将专业的肝病知识和温暖的关怀,送到更多人身边。

医教研并进

10余年撰写60余篇SCI论文

诊室和病房之外,实验室的灯光也常常映照着高帅的身影。他不仅是临床一线的“拓荒牛”、患者的“贴心人”,更是学术高峰的执着“攀登者”。

翻开他的学术履历,一串数字令人瞩目:10余年累计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0余篇。这些论文,是他无数个夜晚伏案疾书、反复推敲的结晶,更是他临床经验与科研思考碰撞出的火花。

科研的根基在于解决临床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他成功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横向课题1项。其研究特别关注肝衰竭、肝癌等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同时,在王凯教授的引领下,深耕乙肝临床治愈方案。

作为山东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和副教授,他还肩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他将从导师身上学到的严谨治学精神和精湛医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下一代医者。实验室里,他与团队成员反复讨论实验设计;病床旁,他结合真实病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诊疗思路。他不仅是青年医生的技术导师,更是他们医者仁心的引路人。

周一至周四,扎根德州,查房、手术、门诊、带教,日程满满;周五周六,返回济南,课题研讨、院本部工作,马不停蹄。在“满负荷”的奔波中,他心中那盏为患者“祛除肝疾”的灯,始终明亮如初。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