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26 岁返乡当“牛倌”

李媛直播销售鲜牛肉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郭瑞

申请肉牛增量补贴,争取新生小牛奖励;招聘电商主播,筹备增加下午场直播;联系创业贷款,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最近几天,陵城区糜镇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媛忙得脚不沾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扎根农村,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李媛就是其中一位。3年前,她返乡创业当起“牛倌”,建牛场、搞农场、做电商,从养肉牛到卖牛肉,全力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

李媛出生于1999年,大学毕业后决定创业。经过一番考察,觉得养牛是个不错的选择。找准创业方向后,紧锣密鼓找场地、订设备、招人员、筹资金。

在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下,李媛的肉牛养殖项目顺利落地。第一批养殖肉牛50头,出栏后销售额达90万元。之后便逐渐扩大养殖规模,越养越好,至今存栏超300头。

创业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近两年,由于受供给影响,肉牛价格持续低迷。为突破市场困局,去年8月,李媛“转战”线上直播带货,销售鲜牛肉。

李媛介绍,第一次直播时,直播间只有几个人,虽然最终只卖出了一单,但很开心,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因牛肉的品质佳、口感好,慢慢地,顾客一传十、十传百,直播间高峰时超7000人,日销售额在2万元左右。

“李媛家的产品,一单一称,每块肉都给买家360度展示一遍,并且真空发货,能确保鲜度。”糜镇吉祥社区居民王霞对她家产品很认可,“年前在这里买了一些牛肉,新鲜好吃。”

为了保证牛肉的品质,李媛专门承包了600多亩地,种植玉米、大豆作为饲料,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也提升了牛肉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

李媛的养牛致富路,也为当地十几位村民提供了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我现在负责打包、发快递,离家还近,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和照顾老人,一个月能挣2500元。”糜镇陈辇村高丽娜很高兴。

从“养得好”到“卖得好”,李媛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将养牛场发展成颇具规模的现代化标准肉牛养殖场,并在直播行业闯出一方天地。“返乡创业既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年轻人就应该拼一把,带领更多乡亲拼出更美好的生活。”李媛表示,在养殖高品质肉牛、销售鲜牛肉的同时,下一步将上马熟食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