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杜海霞: 引才留才促进乡村振兴

省人大代表,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海霞:

引才留才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毫不懈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等举措,让人充满信心和干劲。如今‘怎么干’方向已经明确,必须想办法解决好‘谁来干’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夏津县双庙镇范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海霞认为,当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集中资源要素,引导更多人才扎根农村、投身发展。

“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发展特色产业,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实现这一点,不仅要解决资金问题、项目问题,更要有善经营、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杜海霞说,“社会治理方面,也要让更多擅长做群众工作的人才扎根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目前,这两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

“一是观念问题,有的年轻人觉得回乡工作没出息;二是待遇问题,基层人员的收入目前还比较微薄。”结合实际工作,杜海霞认为,解决目前基层发展的人才瓶颈问题,要从吸引外部人才、用好既有人才两方面想办法。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引导,帮助更多人才转变观念投身基层,同时提高待遇保障,解除后顾之忧。此外,要给基层既有人才提供更多施展舞台,比如在社会治理方面,可以进一步发挥老党员、退休村干部的作用等,因地制宜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各种人才问题。

“发展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解决。农村发展越来越快,群众收入不断增加,环境持续改善,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干字当头,一定能把报告精神落到实处,把家乡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杜海霞说。

(记者王贺整理)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