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文化社区建设,德城岔河社区居民孟凡华当上了文化带头人

原标题:得益于文化社区建设,德城岔河社区居民孟凡华当上了文化带头人——组建合唱队 生活有滋味

在岔河社区重阳节活动中,“红河大姨”合唱队演唱

□记者石秀秀 通讯员张悦悦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10月14日,在德城区广川街道岔河社区“红河大姨”活动室,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孟凡华和几位居民正起劲儿地唱着。一曲《我的祖国》唱罢,不过瘾,她们又接连唱了几首。

孟凡华今年77岁,是“红河大姨”合唱队的组织者,也是由社区发掘的文化带头人,每周一上午都组织队员来练歌。“队伍去年成立,已经有近40名队员,是社区表演的主力队伍啦。”孟凡华高兴地说。

岔河社区辖区内有6个小区、常住人口9200余人,爱好文艺的居民很多,但基本以跳广场舞为主,每到社区组织演出时,总是固定几拨人参加。“要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文化活动,首先要找到带头人,活动形式也要丰富多样化。”岔河社区党委书记李兆静说。

孟凡华爱唱歌在岔河小区是出了名的,还吸引了其他喜欢唱歌的居民一起唱。起初,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她当文化带头人时,孟凡华并没有答应,“担心占用自己的时间,空闲了跟老姐妹一起唱几首就挺好。”工作人员没有放弃,了解到她们唱歌没有固定场地,就重新整合社区办公用房,腾出一间办公室作为活动室,并购置了音响、话筒等。得知她们想提升唱功,便请来声乐老师进行指导。社区组织文艺表演也会提前沟通,根据她们的时间安排排练。还根据参与人员均为老年女性这一特点,帮其组建了“红河大姨”合唱队。

贴心的社区文化服务,让孟凡华备受感动,再次受邀,她没再犹豫,担任带头人后积极带动身边朋友加入合唱队。65岁、性格较内向的于真,原来总爱窝在家里听故事,受孟凡华影响,加入合唱队后像换了一个人,不仅能大方自信地唱歌,更是积极参加社区、小区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每天过得可充实了,原来老年生活也可以这么有滋有味。”于真感慨地说。

为了发掘更多文化带头人,岔河社区探索文化社区建设新路径,创新推进“文化服务网格化”模式。“辖区内的6个小区为文化网格,113栋单元楼为文化微网格,网格长、微网格长负责发掘本小区有特长的居民,并推荐给社区进一步培养。”岔河社区工作人员刘晓旭说。

岔河小区居民、有书法特长的徐俊杰正是其中之一。他和5名书法爱好者常年义务为四邻八舍写春联。社区成立社邻学书法课堂后,徐俊杰担任公益讲师,每周义务授课2小时,已教授100多位学员。“社区发掘培养了50名文化带头人,在他们的带动下,成功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等文艺队伍,各项活动的开展从最初的社区活动室延伸到每个网格内。”刘晓旭说。

网格长、微网格长还负责收集居民的“文化订单”,再由社区针对性开展活动,目前,已推出锦绣广川、蒲公英大讲堂、社邻学院、非遗手造进小区等优秀文化项目38个,常年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超过了1/3。

岔河社区还注重将文化活动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打造出包含广场公园、社区商圈、文化长廊、休闲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等在内的多元化文化空间。将理论宣讲、全民健身、全民阅读、社区文化节、群众文艺演出等活动延伸至各小区活动广场、锦绣川健康主题公园、双拥主题公园、濯锦园口袋公园等场所,构建集健身、阅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15分钟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文化服务。今年,德城区立足实际,选取10个城市社区进行文化社区建设工作先行先试,岔河社区成功入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