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李长亮为石头注入神奇魔力——巧思妙用 石上生花

李长亮创作石头画


□本报记者 曹清 本报通讯员 陈兰兰

意境幽深的山水、沉静甜美的仕女、憨态可掬的动物……在常人眼中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被李长亮注入了神奇的魔力,经过他的构思、描绘,摇身一变,成为一幅幅精美画作。

李长亮今年47岁,陵城区徽王庄镇王解村村民,自小喜爱画画,每当做完作业就在草稿纸上绘画,“最初的素材来源于课本上漂亮的插图和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他说。

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成为一名电焊工学徒,四溅的火花经常烫伤皮肤,刺鼻的烟尘令人难以忍受,李长亮坚持下来,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本领。出师后,他在陵城区开了一家电焊门市,店面不大,但热情的服务和高质量的焊接水平为他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客户。35岁那年,他开了第二家电焊门市,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空闲之余,重拾画笔,从网络上自学国画,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绘画水平逐渐提高,无论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能熟练掌握,尤其擅长工笔画。机缘巧合,李长亮的画笔触碰到石头,绽放出别样之美,激发了他内心强烈的探索欲。

在石头上作画并非易事。首先将买来的石头清洗干净、晾干,用砂纸打磨好后,根据其形状、质地、纹理等进行构思,接着用丙烯颜料打底,用铅笔画出图案,随后用丙烯颜料进行局部上色,再一步步加深色彩,上色至少3遍以上,完工后再喷上清漆,一幅作品才算完成。

石头的大小、纹理不一,构图是创作的难点。“石头面积较小,在有限的空间进行无限创作,更加考量绘画的创意。”李长亮说,尤其是因石头的材质不一、吸水性不同,如果丙烯颜料调和不对,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效果立体感就不强,只能将颜料洗掉重新画。

经过多年实践,李长亮创作石头画已经得心应手。白天干完活,晚上他就在家里进行创作,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一旦沉醉其中,就有无限的耐心。看着精美的画面跃然石上,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得有温度,幸福感油然而生。”他说。

李长亮最常画的是动物,鹦鹉、孔雀、老虎、小白兔……为了达到细腻传神的效果,之前画一个虎头用了10多天,光上色就上了十几遍,最终虎头边角处的茸毛细腻分明,效果令人惊叹。

李长亮依照石头的自然纹理,用利落的线条与素雅的色彩,描画花鸟鱼虫的神态,鲜活如生,创作了上百幅作品,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把作品和创作过程发到抖音平台,引得大家纷纷留言,有网友称赞:“他白天焊的是生活,夜晚画的是理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