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龙
朋友圈里有人晒出街头采莲船的短视频,大家觉得挺稀奇,纷纷留言点赞。对于像我这些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这些节目简直太稀松平常了。
小时候,每年正月,过了初七八,乡村年味正浓郁。此时,年也拜得差不多了,马上又到元宵节了。村子里几个管事的长辈就聚集在一起,商讨社火表演这件大事。带头的自然是老队长周大爷了,他年轻时是宣传队的。像社火这样的民俗活动,他了然于胸。扎道具的,化妆的,锣鼓队的,后勤保障的,他一一安排妥当。这可是为我们村长脸争光的事儿,大家伙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元宵节那天,天还没亮,就听队长提着个喇叭,在巷子里喊演员们到村广场集中。我和弟弟一骨碌从热被窝里爬起来。母亲早早做好了饭菜,我扒拉几口饭就往外跑。刚出门就听母亲喊:“毛衣穿反了,鞋带也没系上。”弟弟嘟囔着:“又不早点喊,我们快迟到了。”到了广场,男女老少都到齐了,演员们也化好妆。队长清了清嗓子,强调注意事项,社火队就出发了。
“咚咚锵,咚咚锵……”一时间,锣鼓齐响,鞭炮齐鸣,村庄里一片欢腾。大家前呼后拥,人山人海,连平时很少出门的老太太,也由儿孙们搀扶着看热闹。小孩
们有的蹲前面,有的骑在家长肩上,机灵点的爬到树杈上。
表演就在村口的一片开阔场地。后生们举着两条一二十米的彩龙,闪转腾挪。时而匍匐于地,时而昂头高扬。逗龙的举着龙珠,两条龙作“二龙戏珠”状。鞭炮声中火光四射,二龙穿行其中毫不畏惧。舞龙的有个规矩,那就是只要有人放鞭接龙,舞龙的必须跪伏于地舞龙。鞭炮未停,舞龙也不停,这极考验后生们的体力和耐力。
采莲船又叫划旱船,也很有趣。艄公头戴礼帽,身穿红装,蓄着长长的白胡子,手拿木桨,一般是二叔扮演。二叔为人开朗,顺口溜张口即来。坐莲船的自然是村里最漂亮的兰珍姐了。二叔说一句,旁边的跟喝一句。二叔诙谐幽默,把人逗得哈哈大笑。兰珍姐略施粉黛,娇羞可人,惹得小伙们目不转睛,如痴如醉。那些年的社火表演,成了青年男女接触的极好机会,成就了多少美好姻缘。
元宵,正月里的狂欢节,人们在欢声笑语里迎接新年的最高潮。它敲响了大地,唤醒了春风,鼓足了庄户们的精气神。它给村庄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也把农家的日子演绎得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