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我们老家一直流传: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可见古人对香椿有多偏爱与喜好了。
春天来了,百花开放,各种时令野菜纷纷登场,红衣绿裙竞相邀请:出陌上踏青,去原野采春。而以吃货自居的我最上心的便是各种野菜了,特别钟情的是:香椿。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以香椿入菜的国家。在古代,香椿是一种时令食材,“谷雨食椿”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民间食椿就已遍布大江南北。香椿芽走上餐桌的时间,据历史考证最早始于唐代,在宋代被正式确认。
香椿炒蛋在我的食谱里却是缘于小时候的一个春天,正是吃长饭的时候,吃什么都香的时候,却因为口粮不够,要靠各种野菜杂粮填补空白。那年外婆给我做的一份香椿炒蛋拌饭一直香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才知道那一束长在树顶上的叶子不但可吃,还特别地香,但必须在谷雨前后采食,这样的椿芽鲜嫩无比。
北宋魏国公苏颂在其所著的《本草图经》中写道:“椿木实,而叶香,可啖”,这是有记录中最早食用香椿芽的记载。明朝戏曲家兼养生学家高濂在《遵生八笺》卷十二中还详细记录了香椿芽的吃法,如“香椿芽采头芽,汤焯,少加盐,晒干,可留年余。新者可入茶,最宜炒面筋,熝豆腐、素菜,无一不可。”
原来香椿不仅可以炒蛋,还可做出许多花样。
“谷雨食椿”不仅是一种美味记忆,“椿”的历史与文化,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嫩芽味美郁椿香,不比桑椹逊几芳,可笑当年刘秀帝,却将臭树赐为王。”香椿分两种,常见的是紫香椿,肥厚鲜亮,香气丰腴;绿香椿生得细巧些,味道也淡点。在姥姥的乡下,还有一种叫臭椿,叶子不能吃,表面看着差不多,摘下来就闻到奇臭无比,如果不小心让树汁沾手上了,洗都洗不掉,一天都是臭的,但除了臭之外,它的药用价值和其他价值还是不错的。
采用的是最普通的做法:香椿炒鸡蛋,金黄翠绿之中,弥漫在空中的是香椿独有的香,回味悠长;吃一口,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