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 家庭教育要“补位”

张岩

今年寒假是全国实施“双减”政策后的首个假期,随着学科类培训机构退出,假期如何教育辅导孩子让家长感到焦虑。“双减”减的是孩子的压力与负担,不减的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场所,在“双减”留白的背景下,家长不可“躺平”,家庭教育要做到及时“补位”。

做好孩子的成长陪伴。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来的。父母的爱心、细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养料和精神慰籍。“双减”后的假期孩子可以支配的时间多了,家长要多花点时间主动陪伴孩子,共同运动、共读一本书等。寒假期间正值北京冬奥会,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奥运赛事,探讨奥运精神,通过互动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尽情享受快乐时光和幸福童年。

培养孩子的习惯养成。“双减”并不是减好的习惯培养,小学阶段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觉性还没有培养出来,更需要家长的督促。要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品德形成、情绪控制、心态调适、精神塑造、毅力锻造等方面,给予及时引导、开导和指导。同时,好习惯的培养来自家庭点滴引导和耳濡目染的影响,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学会和孩子同进步、共成长。

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双减”之后,学科类培训班没有了,寒假对孩子的教育回归到家庭,家长自身水平提高,教育孩子的素养提升,才能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与质量观,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家教问题。在陪伴孩子成长这条路上,作为家长,始终应该是一名学习者。家长要加强自身学习,收听收看相关培训、讲座,阅读家庭教育书籍,多向有家庭教育经验的朋友请教,实现家庭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作者系德州东城小学教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