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全链聚合 打造食品名市

德州新闻网记者 邓静

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是一场全产业链“品质协奏”。3月20日,我市出台《关于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食品名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以“健全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扬长补短”为路径,全力构建完整食品产业链,打造优势凸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市。

从百年老字号“德州扒鸡”到新兴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从“中国粮油食品城”到“中国功能糖城”,德州始终在农工融合的赛道上不断探索。立足新起点,《意见》以链式布局强基、创新突围赋能、品牌增值驱动,开启系统性革新,助推德州由农业大市向食品名市跨越。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为德州打开产业升级的机遇窗口。围绕粮油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功能食品等领域,我市创新实施产业链招商,确保引进一个、带活一链。中粮、益海嘉里等龙头企业在我市落地生根,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构建起从原料基地到终端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种植基地变身“第一车间”、中央厨房连通社区食堂、冷链物流织密城乡网络……全链聚合的乘数效应不断显现。《意见》明确,围绕粮油、肉制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调味料、饮品饮料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这种“链式思维”将构建起“链主引领+生态协同”模式,打通产业链堵点、补上供应链断点、攻克创新链难点,食品产业也将在“强链延链”中裂变出新质生产力。

产业集聚需要平台承载,更需要创新要素催化。建设食品名市,我市实施“一区多园”战略,同时县市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食品产业进入集群化发展新阶段。《意见》提出,着力提升“一区多园”建设水平,引导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项目优先投向园区,这有利于打造“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格局。“科技味”是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意见》提出依托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搭建国际食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平谷农业硅谷等合作。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基因重组,传统食品产业将在“技术破壁”中重塑核心竞争力。

产业竞争的本质是品牌价值的较量。近年来,“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以抱团之势叩开京津市场大门,通过品牌化运作,土特产突破地域边界。这场转型实践表明,农产品要打破“优质不优价”的困局,必须构建品质筑基、渠道拓市、文化赋能的升级路径,这也是建设食品名市的必由之路。以《意见》为行动纲领,德州正搭建品牌培育的立体架构。在“1+12+N”品牌体系构建中,“德州味”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发挥战略引领作用,12个县市区品牌形成特色矩阵,企业产品品牌主打差异化定位。在此基础上,德州打出组合拳:农产品追溯体系筑牢质量信任基石;农业食品会展平台架起产销对接桥梁;“老字号涅槃行动”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挖掘运河文化、农耕文明等地域文脉,为品牌注入文化韵味。品质、渠道、文化共振,共同铸就强大品牌,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

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驱动引领、品牌矩阵赋能,以此为突破口,农业资源优势将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传统美食文化将转化为品牌价值优势。展望未来,德州食品名市建设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