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巩法勇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抓紧抓实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学习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新篇章,必须坚持“四个着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着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折射了中华传统文化“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智慧,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二是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要坚持生态惠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在优美生态环境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是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要以降碳、零碳为主要评价指标,充分发挥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生产方式的基础支撑作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一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非化石能源开发,科学布局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项目,稳步推进地热资源有序开发,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含绿量”,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科学布局未来产业,抢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三是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新建车站、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稳步推进智慧充换电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着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参与。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一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将绿色生活与文明城市创建结合起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水、电、气、粮食、土地等各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将绿色生活与特色体育名城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二是积极扩大绿色消费,持续放大“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推动提升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等绿色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三是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引导本地消费品供应企业树立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全过程降低产品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

着力推动绿色科技创新。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引领作用,必须做好绿色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一是加强自主创新,立足我市重点发展的13条产业链,充分发挥链主作用,紧紧依托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德州研究院“一院一基地一园区”、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等科创平台,围绕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实现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二是鼓励龙头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通过开展能效提升和节能降耗,带动特色产业集群各个参与主体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三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科技创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和研发投入增长机制,满足科技活动开展和科技人才引育的资金需求,确保绿色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性。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