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水观澜 | 过完元宵节再开学,让孩子们更懂春节


车横

最近,两条有关春节的消息引发关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一个是全国多地公布寒假安排,不少地方延长了假期,明年大中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在家过完元宵节再开学;另一个是春节申遗成功,“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孩子们“延长版”寒假与首个“人类非遗版”春节相遇,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备受期待。

在传统观念中,春节从小年开始,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但现实中,元宵节前开学或者元宵节“撞上”开学日的现象,一度屡见不鲜,为此不少人呼吁中小学开学推迟到元宵节之后,让孩子们开开心心过一个完整的中国年。

在这方面,德州走在了全国前头。近几年来,德州的孩子们都能在家过完元宵、体验完整的春节后才开学。以今年为例,德州市教育局发布的通知显示,除高三学生外,其他孩子都是农历正月十七开学,而且相比去年还增加了两天假期。

最期待过年的是孩子,过年最开心的也是孩子。如果说成年人过年,过的是“人情世故”,那么,孩子们过年,过的才是真正欢天喜地中国年。只有当春节属于每一个孩子,在孩子心中扎根,春节才有未来,传统文化才有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发布的春节申遗视频中也提到,“儿童和青少年是重要参与者”。延长寒假,过了元宵节再开学,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既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更是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和精神纽带。从农历小年到正月十五,整个春节期间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这些习俗和活动不仅是娱乐的形式,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对于孩子来说,参与其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对于孩子来说,节日不仅是娱乐放松的时刻,还丰富了人生经验。春节期间,他们通过参与家庭活动,如随同长辈购买年货、帮忙提拿物品、整理家居等,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勤劳俭朴的美德,学会体恤父母的辛劳。同时,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春节时家庭成员共同营造节日氛围,能强化亲情,凸显中华大家庭以“仁爱”“和合”为代表的优秀传统美德,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毋庸讳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传统节日习俗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比如,近年来,“年味变淡”的话题一度甚嚣尘上。让自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人群,感受、认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无疑是最好的载体。向孩子们诠释节日的真谛,展现传统文化的灿烂与精彩,向他们的血脉中注入成长动能,每一个成年人都责无旁贷。

总之,延长寒假,过完元宵节再开学,让孩子们更懂中国年,这是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视,也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关爱。

(作者为德州日报通讯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胥爱珍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