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路
近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多名业内专家、教授分享了他们在儒学经典注释解读、《永乐大典》保护修复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故事和感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文明发祥地,山东一带古称“海岱”,海岱考古犹如一把时光钥匙,引领我们穿梭千年历史长廊,发掘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明遗迹。
寻根历史之源,揭示文明脉络。海岱考古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途径。从岗上遗址到赵家徐姚遗址,从古老的陶器碎片到精致的石器工具,每一处遗址都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生动见证。目前,山东已经建立起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向前可以延伸至旧石器时代中期,向后可以和商周—齐鲁考古学文化相链接,在全国率先建立起10万年以来绵延不绝的文化谱系,接续起五千多年的文明传统,让人们真真切切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血脉。
立足当下之基,传承文化精髓。当下,海岱考古不仅是一项学术研究,更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随着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的日益增强,一系列富有创意与文化深度的举措在山东蓬勃开展。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的对外开放,为公众搭建起一座可触摸的历史桥梁,让古老的遗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考古纪录片《城子崖》等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叙事手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喜爱;山东博物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展”展厅内人头攒动,一件件珍贵文物仿佛穿越时空,生动再现了海岱地区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展望未来之路,启迪文化创新。海岱考古的成果不仅为当下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家园,也为未来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如通过打造文物IP、文创产品等方式,让更多文物、文创成为年轻人心中的“顶流”,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传承中华文明。还可以通过开发考古遗址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旅游项目,将海岱考古的成果转化为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历史遗迹,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齐鲁文化为华夏文明体系的构建贡献了制度框架和精神内核,我们的祖先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属于中华文明的瑰丽的传统文化,成为后代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作者单位:禹城市大禹文化产业发展中心)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曹清
审核|胥爱珍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