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沙玉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以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保障,以为民服务夯实基层治理根本,传承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枫桥经验”栉风沐雨60余年保持长盛不衰,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现了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以党的领导为首要。一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从体制机制上强化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的领导,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个角落,把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二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权力、保障权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使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基层协商活动、增进共识、促进团结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基层队伍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

坚持为民服务,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人民服务”是“枫桥经验”诞生至今创新发展的基本点。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以理服人,少捕人,矛盾不上交”,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再到新时代的“服务不缺位”,深刻彰显了“枫桥经验”为民服务的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枫桥经验”的形式和具体内容随着时代怎么改变,这种服务群众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坚持为民服务,需要快速精准解决群众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民生、交通等社会公共资源向城市倾斜,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和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一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教科文卫等公共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水电、通信、交通等条件,为农村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三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持续下沉乡村数字政务服务,打造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精细和可及的公共服务;加大覆盖乡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力度,完善基层公共数字文化设施、乡村电影放映、智慧图书馆等,强化数字乡村文化产品供给。

依靠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是“枫桥经验”的精髓。平安是每个人的愿望,是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最基本的要求,实现善治和谐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实践不断证明,新时代“枫桥经验”是有效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矛盾纠纷、管控社会风险、激发社会活力、实现平安中国目标行之有效的方法。农村稳则天下安。只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才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办好群众“关键小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干出最实行动,用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信任满意。二是创新治理方式,化解矛盾于萌发。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农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提高精准预防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快实现农村治理“矛盾少发生或不发生”;整合网上网下多方资源,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努力挖掘自身资源,夯实平安基础。比如,生态、文化等资源丰富地区,可通过发展农文旅项目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实现基层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