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长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县域作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单元,承载着连接城市与乡村、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使命。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意义。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空间,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强城乡融合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资金、人才等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能够减少城乡在收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分析。县域产业多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足。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同,农村产业发展面临技术、资金、市场等诸多瓶颈。城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农村地区在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居民难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而城市人才向农村回流的意愿较低,导致农村人才短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资金外流严重,农村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规划和协同治理,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佳。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制度,限制了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县域产业发展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导致区域竞争激烈,产业效益不高。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诸多技术、利益分配等问题,融合深度和广度不足。县级财政收入相对较少,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投入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投资环境,社会资本参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城乡规划存在各自为政、衔接不畅等问题,影响了城乡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协同性。现有政策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保障差距。根据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县域经济品牌。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统筹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向县域和农村流动;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财政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城乡生态共建共享。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要素支撑、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策略,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夏津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