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王寿月

王寿月,男,中共党员,1989年05月生,中国电信乐陵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从2008年开始第一次献血,王寿月已经坚持了17年,累计献血量5000毫升。2022年,他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25年4月,王寿月成功捐献3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

献血当作成人礼,他已经坚持17年

“高中刚毕业那会,我在唐山纪念碑下偶遇献血车,工作人员说‘一袋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这句话像火种点燃了我。”说起自己的第一次献血,王寿月仍记忆深刻。2008年,刚高中毕业的他在唐山纪念碑下完成人生首次献血,将200毫升全血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献血中心的医护人员告诉王寿月,定期献血不仅对身体没有害处,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更能成为“移动的血库”。他当即决定:“这一件事,我一定要做一辈子。”

从那以后,每年献血成为王寿月雷打不动的习惯,至今,他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7年,累计献血5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2017年,王寿月加入山东省志愿者协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各类公益活动,无论是社区服务、困难群众走访等,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播撒爱心种子,捐献造血干细胞

2022年,当王寿月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是救治白血病患者的唯一希望时,他毫不犹豫留下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不是终点,而是等待生命召唤的起点。”为了随时保持最佳捐献状态,他开启“自律模式”:戒掉挚爱的油炸辛辣;坚持晨跑夜练,连作息都精确到分钟。

2025年2月,中华骨髓库的一通电话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来电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二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这是生命赐予的缘分!”接到电话的王寿月既惊喜又激动,惊喜于长久等待有了回应,能拯救生命;激动于可为生死边缘的患者带去希望。

他立刻将消息告诉家人,同为公益爱好者的妻子坚定支持:“救人要紧,孩子我们一起来照顾!”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王寿月更加积极配合后续严格体检等工作。每项检查他都认真对待,提前做好准备。为了让身体达到最佳状态,他严格遵医嘱,坚持清淡营养饮食,作息也变得格外规律。清晨,城市尚在沉睡,他已在公园奔跑;夜晚,结束一天工作也坚持去健身房锻炼。

2025年4月11日,经过6.5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3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从王寿月的血管中缓缓流出。这袋“生命种子”跨越千里,为一位血液病患儿送去重生的可能。

只要有需要,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在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王寿月收到了受捐者家属饱含深情的感谢信。信中真挚地写道:“您给了孩子重获新生的机会,这份恩情我们永生难忘。”

面对这份沉甸甸的谢意,王寿月动情地说:“二十万分之一的匹配概率,这是我们之间特殊的缘分。作为一名党员,在他人需要时挺身而出是应尽的责任。”

作为中国电信德州乐陵分公司经理助理,王寿月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同事,是大家公认的学习榜样。

得知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后,单位和社会各界纷纷给予大力支持,并号召全体员工以他为榜样,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用实际行动为他人传递着温暖与爱心,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我人生中一次不平凡的经历,未来我会继续奔赴在传递爱心、帮助他人的道路上。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王寿月言辞恳切,目光无比坚定。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