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静,1965年出生于平原县龙门街道莲花池社区的一位平凡女性,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助人为乐之举,在社区这片土地上播撒爱心,传递温暖,成为居民心中当之无愧的“好人”。从一把剪刀的温情,到一群人的爱心接力,她用行动证明平凡的善举,亦能汇聚成照亮人心的光芒。
下岗不失志,小店成爱心驿站
2000年,安玉静从酒精厂下岗。生活的重击没有击垮她,反而激发了她“自食其力,兼济邻里”的决心。她用两年时间四处拜师学艺,于2002年春天在社区创办了“安静理发店”,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从此不仅是便民服务的场所,更成了她播撒爱心的“驿站”。每天,安玉静会提前半小时到店,拿起扫帚清扫店门前的街道。“街道干净了,大家路过也舒心。”她总这样说。当看到环卫工人常带着满身尘土和疲惫来理发时,她当即在玻璃门上贴出“环卫工人免费理发”的告示,这一贴,便是十多年。无论寒冬酷暑,她始终坚守承诺,经她手修剪的银丝白发超过万次,剪刀下的不仅是发丝,更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与关怀。
十五年守护荣军,用陪伴诠释“老吾老”
在平原县南街,住着两位特殊的老人——抗美援朝荣军刘宝河和王金荣。刘宝河大爷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行动不便,子女又常年不在身边,生活多有困顿。一次偶然的理发中,安玉静得知了老人的情况,当即决定:“以后您和大娘的头发,我包了!”这一句承诺,她坚守了15年。每月她都会准时上门为两位老人理发,从不收取分文。理发之余,她还主动帮老人打扫房间、买菜做饭。刘宝河大爷常说:“玉静比亲闺女还亲!”2018年,王金荣老人去世,安玉静忙前忙后料理后事;2020年,刘宝河老人也安详离世,临终前还拉着她的手说:“这辈子,谢谢你啊……”这份跨越十五年的守护,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陪伴,彰显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间大爱。
志愿服务无止境,爱心延伸千万家
随着助人之心的愈发坚定,安玉静的爱心版图不断扩大。2020年10月,她正式成为社区一名志愿者,全身心投入社区志愿服务。莲花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爱心理发角”,便是她的“新战场”——每周一、周五上午,她都会准时在这里为7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老人们早早排起长队,享受这份“专属福利”。为了服务一位住在6楼的瘫痪老人,她扛着工具包爬了无数次楼梯;为了满足独居老人的理发需求,她曾在暴雨天蹚着积水上门。截至2025年7月,她累计攀爬楼梯逾万级,上门服务老人200余人次,志愿服务时长已达1500余小时。“只要老人需要,我就去。”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重若千钧。
爱心传递成星火,平凡善举铸伟大
助人为乐,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有精神上的慰藉。2021年重阳节,安玉静又多了一个身份——平原静姐文艺演出团团长。这个由她的理发顾客自发组成的“银发艺术团”,每逢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她便带着团员们到敬老院、老年大学免费演出,唱歌、跳舞、说快板、演小品……至今已开展46场敬老巡演,给无数老人带去了欢声笑语。安玉静的助人为乐之举感染了身边无数人,吸引了127人加入“安静志愿服务联盟”,她的理发店成了志愿者的“集结点”,大家在这里分享助人故事,策划公益活动,让爱心在社区不断传递。
如今,安玉静已收获平原县“新风好人”等称号,但她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纯粹。当有人问起坚持的动力,她抚摸着“新风好人”证书,笑着说:“其实没什么,只是把人人心里都有的善念,变成了看得见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