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人:张春霞

张春霞,女,1975年11月生,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前马村村民。她自婚后悉心照料家中老少,用二十多年的坚守与付出,展现深厚孝心。此外,她还主动担当起村里“爱心发屋”理发师,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当天,免费为老人理发,耐心细致,广受好评。理发间隙,她与老人闲话家常,化解邻里纠纷,传递正能量。张春霞的事迹温暖人心,成为村里老人的贴心人,她的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并关爱老年人。

家庭中的顶梁柱,孝心传承的典范

张春霞自嫁入前马村,就迅速融入了新的家庭,成为家中的坚强后盾。婆婆患有关节炎,每逢阴雨天便疼痛难忍,连弯腰做饭都十分困难;公公则有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身边离不开人照顾。面对这样的状况,张春霞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主动扛起了照顾二老的重担。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张春霞便起床忙活。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好,她总是把饭菜做得软烂可口,还时常变着花样改善伙食,只为让老人吃得舒心。早饭过后,她会帮婆婆按摩双腿,缓解关节炎带来的疼痛,然后打扫庭院、清洗衣物,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 有一年冬天,公公突然生病,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在公公住院的半个多月里,张春霞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同病房的人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闺女,当得知她是儿媳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样的好儿媳,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除了照料公公婆婆,张春霞也始终牵挂着自己的父母。由于娘家距离前马村有三十多里地,她不能经常回去,便坚持每天给父母打一个电话,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每逢周末或农闲时节,她总会带着孩子回娘家看看,帮父母打扫卫生、干农活,陪他们聊聊天。母亲常对她说:“你在婆家已经够辛苦了,不用总惦记我们。”可张春霞总是笑着回答:“您养我小,我养您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村里的爱心使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张春霞的爱心,从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前马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由于村子离镇上较远,老人们腿脚不便,理发成了一件麻烦事。有的老人为了省钱,就让家人用剪刀随便剪剪,既不美观也不舒服。张春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村里成立了 “爱心发屋”,需要志愿者担任理发师。张春霞二话不说就报了名。从那以后,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当天,张春霞都会准时出现在 “爱心发屋”。她提前把屋子打扫干净,烧好热水,等着老人们的到来。理发时,她总是耐心地询问老人的想法,老人们大多说不清具体的发型,她就根据每个人的脸型和年龄,设计出合适的发型。

理发间隙,张春霞还喜欢和老人们拉家常。她会问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子女的工作情况,听他们讲讲过去的故事。在聊天的过程中,她发现村里有些老人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互不理睬。这时,她就会充当 “和事佬”,耐心地劝说双方:“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啥过不去的坎儿啊?互相让一步,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在她的调解下,好几对闹矛盾的邻里都重归于好。在这个过程中,张春霞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了便利,更在无形中化解了邻里间的纠纷,促进了村庄的和谐稳定。

身体力行,传递正能量

张春霞的事迹在前马村传为佳话,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身边的老年人,主动为他们提供帮助。张春霞也成为了村里的“明星人物”,她的笑容和爱心如同春风一般,吹遍了前马村的每一个角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