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山,武城县老城镇大赵庄村人,1970年参加工作,2009年退休后和孩子在德州生活。王宝山教师退休后仍然挂念着家乡,创建乡村学堂、文化书院,组建退休教师志愿服务队,带头倡导移风易俗、参与创建文明乡村、打造惠农“微田园”,从讲台到田间,都有王宝山的身影。被评为2023年1-2月份最美武城人。
老槐新芽,三尺讲台发余热
2023年5月,村民们纷纷搬进了大赵庄村迁建后的新住宅楼,新建的村大队部办公楼也布展完成,王宝山联合7名退休老师在村大队的大会议室创办起了乡村学堂,在周末、法定节假日及暑寒期担任孩子们的“大家长”,针对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量身定制成长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为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结合文化书院建设,王宝山先后开设音乐、毛笔字、美术等辅导课程,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自乡村学堂开设以来,先后有150余名孩子参与其中,成为孩子们休假的好“趣”处。
除了坚持自己的“老本行”,王宝山还积极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与14名退休教师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每天晚上在文体广场演出,弹奏乐曲,唱响歌曲,让居住在大赵庄社区和附近的村民享受到文化的浸染。鼓励老人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情。
沃土生金,产业发展献良策
王宝山积极组织村内的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好经验、好方法、好点子。赵庄村拆迁后,王宝山找到村支书,建议拿出一部分耕地打造惠农“微田园”。经过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王宝山的提议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村集体将48亩土地平均分给750户群众,由农户自己种植豆角、茄子、辣椒、生菜等时令蔬菜,让群众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破旧立新,文化带头铸文明
王宝山积极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做好村内红白喜事监督,以身作则带头倡导移风易俗,遏制大操大办酒席陋习之风,弘扬乡风文明。他深知文化传承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在大赵庄村争创全国文明村、文化社区建设中,王宝山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带领村民积极参与各项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活动。他倡导村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卫生,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他还主动请缨,承担起编纂村史、村志的重任。他带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走访村里的老人,收集整理大赵庄村的历史变迁、民俗风情、英雄人物事迹等珍贵资料。通过梳理整理,详实记录还原了大赵庄村发展历程,为村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成为了村里争创全国文明村的重要史料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