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娜,女,夏津县东关小学教师。课堂上,她是守护生命的天使,危急时刻凭借专业急救知识,成功挽救被弹簧卡喉的学生;日常教学里,她以德立身、用爱育人,用耐心与关怀让内向学生重拾自信、让困窘孩子感受温暖。走出校园,她又是邻里间的暖心伙伴,主动照顾行动不便的大爷,时常关怀独居的王叔……用日复一日的善举传递温情,用行动诠释着爱与责任,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危急时刻显担当,生命守护暖人心
2024年11月,课堂上原本书声琅琅、气氛融洽,学生们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突然,一声微弱却异常急促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紧接着是一阵慌乱的骚动。张娜娜敏锐地察觉到异样,迅速转身,只见学生小锐脸部涨得通红,双眼圆睁,满是惊恐与痛苦,双手不自觉地抓挠着喉咙,呼吸变得异常急促而困难,身体也开始微微颤抖。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张娜娜瞬间警觉,她深知情况的危急,异物卡喉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窒息,危及生命。她没有丝毫犹豫,凭借着平日里积累的丰富急救知识和多次演练形成的冷静判断,一个箭步冲到小锐身边,迅速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展开施救。她双手环抱住小锐的腹部,快速而有力地向上冲击,一下、两下……十几次的冲击,每一次都用尽全身力气,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终于,一块直径约1.5厘米的弹簧从小锐的口中咳出,小锐的面色逐渐恢复了正常,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转危为安。张娜娜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但她没有就此停歇,而是温柔地安慰着惊魂未定的小锐,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给予他安全感。随后,她组织全班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安全教育课,通过模拟演示和互动问答,让学生们掌握异物卡喉的求救方法,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事后,小锐的父母捧着“师德暖人心 救危显大爱”的锦旗赶到学校,对张娜娜的救命之恩表达了深深的感激。面对赞誉,张娜娜只是微笑着说:“孩子平安就好,这是我应该做的。”她的话语质朴而真挚,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守护生命,传递爱与责任。
言传身教传爱心,德育浸润童心田
张娜娜始终坚信,教育是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她以德立身,用爱育人,将德育融入每一堂课、每一次谈心、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让教育的阳光穿透心灵的阴霾。
转学生红洋性格内向,数学基础薄弱,张娜娜便成了她课后的“专属家教”。从基础算式到应用题解法,她用生动比喻化解枯燥,用耐心鼓励点燃信心。当红洋终于在考试中取得进步,她激动地说:“老师,是您让我明白,原来我也可以像星星一样发光!”
对于父母离异、生活困窘的小鑫,张娜娜更是倾注了母亲般的关怀。她不仅手把手辅导功课、挑选课外书籍拓宽视野,还默默为他申请减免课后服务费用、添置冬衣。收到新衣服那天,小鑫摸着衣领上的小太阳刺绣,开心的说道:“老师,您给我的温暖,比阳光还暖。”在她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会了感恩与互助,班集体成了温暖的大家庭。张娜娜用行动诠释:教育最美的模样,是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被珍视、被赋能。
张娜娜的善举跨越校园,融入生活邻里间。楼上因脑血栓而行动不便的大爷扔垃圾困难,她主动揽下这份差事,每日贴心查看;王叔子女不在身边,她时常关怀,送水果、排骨汤,闲暇陪他聊解闷。邻居家外出也会放心地将钥匙交给她保管,托她照料家中绿植鱼缸等。张娜娜日复一日的善意,如春日暖阳,温暖着邻居,让邻里情在无声中升温,照亮了整个楼栋,让邻里间的温情在细微处不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