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福,男,1958年9月生,德州天衢新区袁桥镇西王官村村民。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平日里沉默寡言,要么在田埂上忙活,要么扛着鱼竿去河边钓鱼,是乡亲们眼中再普通不过的庄稼汉。但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在关键时刻三次挺身而出。他的义举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却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着“见义勇为”的重量,成为村民口中“身边的活雷锋”。
2013年:寒夜寻亲,温情传递善意
时间倒回2013年那个暮色沉沉的夜晚,刘国福像往常一样,在河边静静钓鱼,享受着独处的宁静。这时,一个外地老头的身影闯入视线,老人脚步踉跄、神色焦急,操着不太通顺的方言询问:“这是啥地方哟……” 刘国福忙放下钓竿,上前询问。原来,老人与闺女在高铁东站走散,身上又没带手机,慌乱中迷失方向,误打误撞走到了这里。
看着老人眼中的无助与惶恐,刘国福的心疼瞬间涌上来。他二话不说,搀着老人就往家走,一边走一边安抚:“大哥,您别着急,咱先回家,慢慢想办法找闺女!”回到家,刘国福赶紧让老人坐下休息,又忙着烧水做饭,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老人颤抖的手接过碗筷,眼里满是感激。
待老人情绪稍缓,刘国福深知,帮老人找到闺女才是最要紧的事。他顾不上一天的劳累,带着老人就往高铁东站派出所赶。一路上,路灯把两人身影拉得很长,刘国福的步子坚定又匆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让大叔早点和闺女团聚。”
到了派出所,民警得知情况,迅速展开工作,当时的高铁东站派出所黄站长也协调寻找。刘国福在一旁忙前忙后,帮着回忆细节、提供线索。没过多久,好消息传来——老人闺女联系上了!原来,闺女本让老人在原地等候,可老人心急,想着“多走走说不定就能碰到”,这才走散。见到父亲平安,闺女又惊又喜地拉着老人的手,转头就要给刘国福塞300元钱,刘国福连连摆手:“您别客气,咱就是想帮个忙,要啥钱呀!大家在外遇到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最后,为纪念这份特殊的缘分,黄站长提议大家在派出所留下一张合影。照片里,刘国福笑得朴实,老人和闺女满是感激,这张照片不仅定格了寒夜中的温暖,更见证了一个普通人见义勇为、不求回报的善意。
2015年:冰河救人,本能彰显大义
2015年,西王官村还保留着未拆迁前的模样,刘国福家门外,那条大河静静流淌,承载着村庄的日常,也暗藏未知风险。一日午后,刘国福正专注于家中活计,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宁静,同村村民神色慌张地撞进门,大喊:“国福,不好了,有人落水啦!”
听到“落水”二字,刘国福瞬间扔下手中活计,心脏猛地揪起。他顾不上多想,三步并作两步冲出门。门外,大河泛着冷光,远远便瞧见落水者在水面挣扎,浑浊的河水不断没向头部,每一秒都关乎生死。鲜为人知的是,刘国福根本不会游泳,可面对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纵身跃入河中。冰冷的河水瞬间包裹全身,他凭着一股蛮劲奋力划动双臂,朝着落水者方向扑去。靠近时,他迅速抓住落水者的衣袖,拼尽全力往岸边拖拽。最后硬是凭借一股倔劲,将人成功救上了岸。
后来大家才知道,落水的是村民李义才的家属,本是在河边洗脚,一个不小心脚底打滑,坠入河中。刘国福这一跳、一救,不仅挽回一条生命,更护住了一个家庭的完整。
2016年:深夜劝和,守护青春希望
2016年的一个夜晚,月色笼罩着河岸,刘国福像往常一样在河边钓鱼。万籁俱寂中,不远处传来一阵激烈的争吵声,起初他以为是年轻人的小矛盾,没打算过多干涉。可当听清“不想活了”这类字眼时,他瞬间警觉起来,急忙放下手中鱼竿,朝着声源快步走去。
走近才发现,是一对青年男女正在激烈争执,女孩情绪激动,哭诉着生活的烦闷与感情的委屈,冲动之下竟萌生出轻生的念头。刘国福见状,赶忙上前,用沉稳又关切的语气劝解:“孩子,有啥坎儿过不去呀?别犯傻,往前看,没有啥解决不了的事儿!”他耐心听两人倾诉,梳理吵架的缘由,从生活压力聊到感情磨合,像个长辈一样,苦口婆心分析利弊,劝他们珍惜彼此、冷静面对。
在刘国福的劝解下,女孩渐渐平复了情绪,男孩也意识到自己的冲动。两人冷静下来后,互相致歉,手牵手离开了河岸。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刘国福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他默默回到钓鱼的地方,月光下,身影被拉得很长,这一晚,他又用善意,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悲剧,守护了两个年轻人的青春与希望。
刘国福的三次义勇之举,一次以无畏勇气直面急流;一次以热忱善意帮助异乡人;一次以耐心劝解阻止冲动。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他人危难时,本能伸出援手。在袁桥镇西王官村,他用行动诠释见义勇为的真谛,让平凡身影闪耀英雄光芒,激励更多人在他人需要时,勇敢站出,续写见义勇为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