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创新推动“六床联动”试点工作

原标题:禹城创新推动“六床联动”试点工作——让失能者家庭“不失衡”

护理人员为老人吹头发

医护人员问诊



和老人一起做手工

□本报记者李莉

今年,我市将打造“六床联动”试点列入全市19件民生实事。禹城市率先破题,依托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构建起覆盖机构、社区、家庭的全周期医养康养闭环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难题。

机构养老:医养融合零距离

走进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养老院、老年病医院,两院一体的楼宇错落有致,绿植环绕,透着勃勃生机。

4月18日,医护人员正为李秀荣夫妻俩进行晨间护理。“胃口怎么样?夜间睡得安稳吗?”温馨的问候声中,血压监测、用药提醒等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对70多岁的夫妻7年前入住颐养院,享受着生活照料、文娱活动等基础服务。“吃住都舒心,年龄越来越大,最担心的就是生病就医不方便。”李秀荣道出了许多老年人的心声。从养老床位转入医疗床位后,她的担忧迎刃而解——生病了不用转院,在颐养院就能治疗,还能及时报销。“孩子们可以放心工作,不用来回奔波了。‘六床联动’真是解决了我家的难题。”李秀荣说。

颐养院不仅实现内部1000张床位的智能调配,同时并入禹城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医养机构协同、部门资源联动的服务网络,实现了医养机构“牵手”,部门资源“一网”融通。

“我们通过整合医养康养资源,开展‘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安宁疗护床位’服务,构建了全周期、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禹城市民政局党组副书记冯振表示。

居家养老:专业服务送上门

“多亏了你们的帮助,我父亲虽然瘫痪在床,但从没生过褥疮。”4月25日,在禹城市民张芳的家中,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她75岁的父亲进行体位调整、按摩等护理工作。作为家庭病床的签约用户,张芳的父亲享受每月2至3次、每次1至1.5小时的定制化服务,涵盖健康监测、生活护理等13项专业照护。“对于有失能老人的家庭来说,‘六床联动’不仅是一种服务,更多的是对整个家庭的帮助。”张芳说。

“我们以机构床位为枢纽,把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的功能叠加,医护团队上门,将一揽子优质专业的服务打包,送到老年人的身边、床边。”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运营总监司兆军介绍,通过与周边社区联动,目前已在30余位老年人家中设置了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实现了养老、医疗与居家服务无缝对接,减轻了家属的照料压力。同时,颐养院还与禹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为老年人急诊、住院等开通绿色通道,让他们既能享受家庭养老床位的舒适,又可获得家庭病床的医疗保障。

智慧养老:科技守护银龄安康

前不久,冯盛军将一面锦旗送到山东快乐玖好颐养院,感谢医护团队挽救了他父亲冯志府的生命。

原来,3个月前的一天晚上,住在颐养院的76岁老人冯志府突发脑梗塞,智能手环与卧室感应器同时报警,值班医护团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施救,待家属抵达时,老人已脱离危险。病情稳定后,冯志府又进行了40多天的运动、物理、语言等综合治疗,目前身体已无大碍。

在颐养院智慧调度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1200余位签约老人的健康数据。从心率异常预警到用药提醒,从紧急呼叫响应到服务需求分析,信息化系统让“需求识别-精准转介-服务跟进”形成管理闭环。“过去老人在不同机构间奔波,现在服务跟着需求走,医护围着老人转。”冯振表示。

数据统计,“六床联动”实施后,机构入住率提升20%,家庭照护成本降低15%。“我们将以‘六床联动’为支点,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禹城市民政局局长李付光表示,未来将通过定制服务、智慧平台升级等方式,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有尊严、有温度的晚年生活。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