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管共治 化工企业生产更安全

原标题:员工查隐患 老板发“红包” 共管共治 化工企业生产更安全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张志宁 通讯员董成 张毅)3月28日上午8点30分,德州凯密迪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运行二班班长张德霞换好工装准时到岗。在准备操作设备时,她发现液氯库吸收塔喷淋系统的一个管道防溅罩脱落,她立即给公司安全部经理刘可爱打去电话。接到电话后,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核实并立即整改。根据公司奖励政策,公司总经理当场向张德霞发放奖励资金100元。

凯密迪化工公司位于夏津县经济开发区,是一家生产次氯酸钙、烧碱等产品的企业。据刘可爱介绍,公司每月收到上报安全隐患信息10余条,有力解决了个别员工“对隐患视而不见”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员工安全生产红线意识。

化工是我市支柱产业,为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去年初,我市在该领域全面开展“员工查隐患,老板发红包”活动,要求化工企业建立完善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畅通隐患上报途径及流程,每月定期公开兑现奖励,形成全员主动排查隐患的良好氛围。

“在我们巡逻期间,发现隐患后及时上报,公司会给我们红包奖励。奖励就是一种激励,激励我们积极地干好公司每一项工作。”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员工徐钱说。

奖励政策的实行,不仅激发了员工排查隐患的积极性,更强化了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如今,全市726家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企业,以及一般化工企业、加油站等建立内部有奖举报制度。截至2月底,企业累计发放奖励20286次,发放奖金62万余元,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会抓安全”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各企业也结合实际和员工需求纷纷创新奖励形式。乐陵市部分企业员工上报安全隐患当日即可领取食用油、面粉等生活用品,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整改落实。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积极打造隐患排查整治“企业重视、全员参与、闭环治理”模式,指导企业优化机制,配套建立“即报即查即改”制度,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实行台账管理,严格落实责任人、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到位”。针对重大隐患或停产停业整改问题,逐一督促落实整改、验收销号,构建政企联动责任体系,倒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同时,指导企业建立隐患追溯工作机制,对排查出的隐患举一反三进行溯源,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深挖企业自身管理缺陷、制度漏洞等,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