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开年大戏,项目为王。2月24日举行的全省2025年春季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德州121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后不久,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现场推进会议,再次把“狠抓重大项目”摆到了全市工作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全市上下推动项目提速、攻坚突破的信心决心。
实践充分证明,经济发展的快慢最终体现在项目上、落实在项目上。过去一年,我市新谋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64个,621个省市县三级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512亿元。可以说,正是牢牢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关键所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有了强劲动能。进入2025年,全市各级开足马力推进项目建设,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力量。但与先进地区、与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相比,我们的项目数量还不够多、体量还不够大。面对千帆竞发的比拼态势,项目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全市上下务必迅速行动起来,把今年作为项目提升年,抓住当前难得的政策机遇期、施工黄金期,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再突破,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项目建设,首重谋划。当前,中央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空前,机遇难得。要立足德州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学深弄通政策,积极广泛对接,精准谋划储备一批规模较大、拉动力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优质项目进入上级“大盘子”,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项目建设,落实是关键,实干是根本。只有以更高效率抓调度、更实举措强保障、更好环境优服务,紧盯时序目标、调集精兵强将、严把质量关口、守牢安全底线,才能确保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早竣工、早投运、早达产、早见效。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一切围着项目转”的大局意识,形成合力抓项目,精准发力解难题,确保项目推进到哪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广大党员干部要真正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实干求实绩、以实绩验实效。要健全重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实现对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精准推进和服务保障。
春光不等人,形势更催人。当前一季度已进入冲刺阶段,能否实现“开门红”事关全年任务完成情况。全市上下要把更多精力集中到项目建设上来,聚焦全年目标任务,心无旁骛、加压奋进,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争时间、抢速度,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州篇章提供更强劲有力的项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