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晓颖 本报通讯员庞占英 赵宪申
2月12日11点30分,禹城市莒镇后赵村的农家小院里,77岁的杨志贵坐在椅子上晒太阳。
“老头子,吃饭了。”老伴儿刘英珍的招呼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杨志贵缓缓起身,扶着墙边的一排扶手进了屋。“我腿脚一直不利索,以前去院里需要老伴儿搀扶。多亏了适老化改造,这扶手一装,我自己就能出去晒太阳了。”他高兴地说。
适老化改造是禹城市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面向60岁以上失能、留守、空巢、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通过实施一系列微小精准的改造,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
顾不上吃饭,杨志贵热情地带着记者参观,边看边介绍:“床边有扶手,走廊有智能小夜灯,夜里去厕所不用叫醒老伴儿扶着我了。”“坐便器两侧也安了扶手,原先发愁的坐下去站不起来问题彻底解决了。”“厕所里有防滑垫、洗澡椅,洗澡安全多了。”
这些看似寻常的微改造,处处藏着巧思。就拿扶手来说,材料防滑又舒适,背后凹槽易于抓握,高度专为老人定制。厕所内的L形扶手,竖向助力老人站立洗澡,横向便于使用洗澡椅的老人借力起身。
回忆起适老化改造过程,杨志贵记忆犹新:2023年8月的一天,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他家,详细询问了他的身体情况、生活习惯,细致查看了屋内屋外环境,随后列出一张改造清单。他和老伴儿商量,选择了扶手等8个改造项目,不久施工人员就上门高效施工。改造完成后,2024年工作人员又到他家回访,对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微改造给我的幸福生活搭了把手!”杨志贵说。
在禹城市民政局,适老化改造“一户一策”的秘诀被揭开,养老服务科科长魏艳艳娓娓道来:“每个家庭需求各异,有的老人倚重四脚手杖助力出行,有的急需厕所防滑,于是我们逐户走访、精准问需,确定了8类30项改造内容,制定清单供老人自主选择,将免费的改造服务送上门。”采购环节严守标准,专业机构筛选优质专用产品,施工单位送货安装一站式服务。全过程精细管理,改造前,逐户优化设计方案,明确改造项目和预算费用;改造中,加强实地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改造后,逐户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改造质量。
洗澡椅、防滑垫、坐便椅……在禹城市,一处处适老化改造化解了老年人如厕、出行、洗澡等难题,让老年人居家养老舒心、子女在外放心。截至目前,禹城市累计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4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