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杲铺镇实行甘蔗红薯套种—— “甜上加甜” 亩收三四万元

□记者徐冬晓 通讯员董娟

近日,记者来到平原县王杲铺镇三兄弟家庭农场,实地探访了当地一项颇具创新性的农业种植模式——甘蔗与红薯套种。走进三兄弟家庭农场的大棚内,一排排甘蔗苗翠绿挺拔,仿佛为这片土地穿上了崭新的“绿装”。而在甘蔗的行间,红薯苗也不甘示弱,争相吐露新绿,与甘蔗相映成趣。

甘蔗作为典型的南方作物,其种植条件苛刻,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有着严格的要求。经过三兄弟家庭农场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甘蔗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农场负责人董成武告诉记者,他们于去年引进种植甘蔗,种植面积7亩,主要品种是桂林二号(黑皮甘蔗)和黄皮甘蔗(黄金甘蔗)。经过精心培育和管理,这两个品种已经适应了北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不仅长势良好,而且品质优良、口感甜美,去年收入20余万元。

董成武表示,甘蔗种植的空间较大,苗期较长,这为套种红薯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在甘蔗的行间种植红薯,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实现了两种作物的互补。在甘蔗生长的过程中,红薯也能获得一定的生长空间,两者互不干扰、相得益彰。

这种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种植成本,而且对甘蔗的产量无影响。同时,套种的红薯也能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种植甘蔗每亩地的收益能达到两三万元,而套种红薯则能再增加一万元左右的收益。这样算下来,每亩地平均收益能达三四万元,效益十分可观。”董成武信心十足地说。

这种创新性的农业种植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为平原县的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这种新的种植模式,希望能够通过农业创新实现增收致富。

平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峰表示,这种“南果北种”和套种红薯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而且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途径,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