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写好民生答卷

□范玉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正如中共德州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要全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围绕群众急需急盼,抓紧谋划2024年的民生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从中,我们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为民情怀。

《古今医统》云:“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医者通过望闻问切,方能对症下药。而民生工作,亦当如医者般,要善用“望闻问切”法,方能写好民生答卷。

“望”民情,观实际。“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市委、市政府体察群众的喜与忧、思与盼,聚焦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看病就医、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通过“望”实地掌握群众的衣、食、住、行。目前,全市建成136处“365暖留中心”,完善服务设施,实行星级化管理,仅去年就开展了关爱服务活动3788场次,服务留守人员1.2万余人,受益老人、妇女和儿童6.7万人,切实提升了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水平,持续提升老人、妇女和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闻”民声,听需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每一句民声都饱含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传递着生活中遇到的焦虑忧愁。我市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静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准确把握他们的意见建议,从群众“吐槽”声中了解掌握群众最急、最盼、最想的事,做到事事清、事事细、事事实。

“问”民意,寻良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德州善于听取群众对党委、政府改善民生、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绿化亮化等方面的建议看法,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等方面向群众“求策问计”,为发展和改进民生工作汇聚民智。比如针对学生午餐午休,我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245所学校实现午休躺休服务,惠及学生12万余人,同时通过“学生餐厅+统一配餐”相结合,实行“一校一案”,对功能用房、教室合理规划调整,城区实现午餐午休服务的中小学校占比达到77%。

“切”民忧,解难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民意后,更重要的是拿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劲头,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民纾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指南。去年以来,德州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小切口、大民生,接续办好18件民生实事,以一系列务实之举,聚焦民生关切,满足人民之需,用心用情用力把急事办快、把难事办成、把好事办实,让群众看到了新变化、得到了新实惠。

德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群众满意,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