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加时”后达成“阿联酋共识”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闭幕全体会议现场。在“加时”一天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13日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新华社迪拜12月13日电(记者郭爽 王燕)在“加时”一天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13日在阿联酋迪拜闭幕。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历史性成就感到骄傲,”COP28主席苏尔坦·贾比尔在当天举行的闭幕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当天达成的协议“是一个加强的、平衡的,但毫无疑问是历史性的加速气候行动的一揽子计划,这就是阿联酋共识”。

在大会举办期间,各方就启动损失和损害基金等重要议题达成一致,在全球适应目标框架、公正转型路径工作方案等方面实现突破。大会还决定阿塞拜疆主办下次缔约方大会(COP29)。

《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指出,这是全球气候行动的“生命线”,而非“终点线”。全球盘点清楚表明,全球气候行动还不够快,国际社会必须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现在,所有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毫不拖延地将这些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

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当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首次全球气候盘点开启了全球气候进程的新篇章,总结了成绩和缺口,进一步巩固了全球不可逆转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为未来指明了方向,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积极信号,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本届大会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吸引超过11万人注册参会。由于许多缔约方认为此前一版协议案文“不能完全回应他们的关切”,观点“严重对立和分裂”,未能在原计划闭幕时间前达成共识,气候谈判自当地时间12日中午进入“加时”阶段。(参与记者:罗晨、王东震、余福卿、邰背平)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