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在家门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模式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高家辉通讯员王瑞高菲摄影报道)

“您的血氧饱和度95%,挺正常的。”近日,在德城区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居民吴玉芝家,家庭医生正在给老人测血压、血糖、指脉氧,了解最近饮食、睡眠、服用药情况,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用药,现场讲解用药方法。“自签约家庭医生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经常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对我们年龄大的人来说十分方便,也特别温暖。”吴玉芝说。

据了解,胜利社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基层治理模式,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以来,胜利社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不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目前,胜利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已完成健康档案1054人,家庭医生签约960人,接受老年人健康管理及中医药健康管理708人,管理率达91.08%。

小病慢病不出社区,这是胜利社区推行“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一个缩影。胜利社区共有65岁以上老人1400余人,其中还有不少是独居老人。今年83岁的张士英是一名高龄空巢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由于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总为每天吃什么而发愁。针对这一问题,胜利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卞金钟介绍,社区建立了幸福食堂,以解决特殊人群和高龄、失能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为重点,兼顾其他居民用餐需求,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

如今在胜利社区,各类便民服务越来越完善,既有社区综合服务站、幼儿园、老年服务站、儿童活动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有便利店、药店、理发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引入专业化的社会资源,开展暑期托管、送餐助餐、公益课堂、爱心义诊等多元化服务,通过网格精细化治理、“红益坊”党员联户、“宪龙调解”等,胜利社区用党建这根红线串联起多方治理队伍,实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发挥社区党委‘主心骨’作用,凝聚社区治理各方合力,让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通过完整社区建设,聚合力,融治理,享成果,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共享‘和谐幸福胜利’。”卞金钟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