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好人之星张荣菊——
带婆婆改嫁 悉心伺候不离不弃
□本报记者石秀秀本报通讯员李淑冉李洁玲
在武城县广运街道曲庄村,提起张荣菊不离不弃照顾前夫母亲的事迹,无人不敬佩。她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德州市好人之星。
今年64岁的张荣菊身材瘦削,由于常年操劳,一双手的指关节粗大、皮肤粗糙。“尽力尽心照顾婆婆20多年,老人离世时很安详,我也心安了。”7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如是说。
1978年,张荣菊结婚,丈夫在工厂上班,婚后育有两儿一女,一家人其乐融融。1996年,张荣菊的丈夫因病离世,全家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本就患有脑血栓的婆婆,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张荣菊回忆说:“当时整个人都傻了,天天哭,觉得以后的生活没指望了。”
当时,很多人认为张荣菊会改嫁:一个女人独自照顾年迈多病的婆婆和3个年幼的孩子太艰难。但悲痛过后,张荣菊擦干眼泪,毅然选择独自支撑起整个家庭,“日子再难,我也不会丢下他们,我要代替丈夫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为了养家糊口,她起早贪黑忙碌,种地的同时还饲养牛羊,再苦再累,都咬牙苦撑着,不愿意让孩子和婆婆受一点儿委屈。孩子们慢慢长大,婆婆的病情也稍有好转,有人建议她再婚。她不是没想过,但心里很清楚:老人无依无靠还患病卧床,一个人无法生活,而且与婆婆相处10多年,早已产生了亲似母女的感情,难以割舍。于是,她提出了一个择偶条件:要接受她带着婆婆出嫁。这个条件,让不少人打了退堂鼓。家住鲁权屯镇西王屯村的郭延彬却被张荣菊的这份善良和孝心打动,和她结为连理,共同撑起这个家。
随着年岁增长,张荣菊的婆婆出现小脑萎缩和脑血栓并发症,病情日益加重,生活不能自理。张荣菊和郭延彬俩人耐心细致照料。每次喂饭,都要把老人抱到床边坐好,戴上围兜,一勺一勺喂。老人经常只张嘴,不往下咽,她便耐心示范引导,一顿饭常常要喂1个小时。
提起郭延彬,张荣菊满是感激:“亏了有他,给老人翻身、按摩还有人能搭把手。”前几年,曲庄村拆迁,原来的老房子无法再居住,考虑老人的生活习惯,郭延彬在老家西王屯村盖了房子将老人安顿下来。
在此期间,郭延彬被查出患上舌癌,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但失去了劳动能力。张荣菊也因为过度劳累患上冠心病。尽管如此,夫妻俩依然尽心照顾着老人。
2021年12月,婆婆弥留之际,张荣菊更是寸步不离,日夜照顾。“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张荣菊坚持了25年,这份孝心很难得。他夫妻二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广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张东博说。
虽然婆婆已去世,但是照顾老人的孝心却传承下来。如今,张荣菊的3个儿女经常回家看望,更将郭延彬当做亲生父亲一样孝敬,一家人很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