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坚持

□刘洁琼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十条经验。《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回顾史诗般的百年奋斗历史,“人民至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特色。

坚持人民至上是矢志不渝的初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航船始发于1921年,从中国革命与建设到中国改革与发展,“人民至上”的初心坚守不渝。“半条被子”的故事完美地诠释了共产党人一心为人民的初心。十九大报告开篇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明确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提出了“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问题,这其中蕴含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为了谁”诠释了人民至上是党坚持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站在人民立场、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科学理论。《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大多数人谋取利益的独立运动”、毛主席曾说过“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宗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追求,充分彰显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依靠谁”体现了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唯物史观明确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开创者,同时也是物质财富以及精神财富的缔造者,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表达。党的百年奋斗史划分四大历史时期,取得四大历史成就,每一时期、每一重大成就都深切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时代表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印证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果断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我将无我”的勇气和担当同人民一起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价值。《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这即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价值。 (作者单位:齐河县委党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