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县“两会”举行之际
本报评论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2年齐河县“两会”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省内看齐寿光、全国学习张家港,全省争一流、全国争先进,“十四五”期间,县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番、人口过百万,确保三年进入全省县市区30强,“十四五”末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50强,冲刺全省县市区20强、力争前10强,全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新齐河建设新辉煌。
当前的齐河,正处在战略机遇叠加期、快速崛起窗口期、跨越发展黄金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让齐河迈进国家平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带来辐射联动机遇;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战略明确齐河全面融入省会发展。特别是市委对齐河提出“在全市当排头、作表率”的指示要求,为齐河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赋予新的使命。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唯有以实干抢抓机遇、用担当迎接挑战,聚力强突破,展现新作为,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要弘扬“闯”的精神。“闯”就是要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敢于担当,不怕啃“硬骨头”。在所有因素中,干部的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小心翼翼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害怕担责问责,不敢想、不敢试、不敢闯,那么变道超车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只能停留在表态和幻想上。只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主动抬高发展坐标,闯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闯出“排头兵”的风采。
要鼓足“创”的劲头。“创”是一种与时俱进、求新求变的能力,是一种开拓进取、永不停歇的姿态,是一种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豪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2年六个工作重点,在促进产业发展上构筑新优势,在推动农业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在打造文旅融合上迈出新步伐,在深化城乡建设管理上开拓新局面,在推动生态绿色转型上取得新成效,在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上释放新魅力。每一个“新”,非“创”无以能成,唯有善于学习、加快成长、练就高强本领,努力适应变化的世界,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试点,打造一批改革“出圈”事项,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要强化“干”的作风。齐河如今能够跻身全国百强县,都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全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新齐河建设新辉煌,既不能抱着等一等、看一看的心态徘徊观望,更不能光说不练当“嘴把式”。要大力倡树“四实”作风、“六有”要求,打造“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锻炼一支斩铁穿石的过硬队伍,让“严真细实快”成为齐河干部的鲜明标签。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培厚实干土壤,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实干、尊重创新的氛围。要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促进更多科研人员刻苦攻关、企业家拼搏商海、工人掌握技能、农民练就本领,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蓝图绘就,正当扬帆破浪;重任在肩,更须策马扬鞭。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苦干、实干、用心干,干出新时代现代化新齐河的美好明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