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站今年已救助227人
德州新闻网讯(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
流浪乞讨人员或者需要救助的对象来到救助站之后,将获得怎样的救助?又将如何生活?如何返乡?6月18日,在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临之际,德州市救助管理站举办了以“携手相助,让爱团聚”为主题的开放日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救助政策法规,讲解救助流程环节,讲述典型寻亲案例,引导市民提供救助线索,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在市救助站,记者见到了被救助人刘某玉。57岁的她来到市救助站已经半年多了,因为离家多年,她已经想不起家在何方。“我来的时候,手臂都抬不起来,走路也走不了,就连大小便都不能自理,要不是他们帮俺,俺都活不到现在。”开放日当天,她不厌其烦地向众人表达着对救助站的感激之情。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经将刘某玉的信息发布至寻亲平台,尽全力为其寻找家人。
“我们救助站接收救助的群体基本以儿童、老年人和精神疾病患者为主。”工作人员坦言,与老人、未成年人相比,有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往往是滞留最久的,沟通难是最大的障碍。
据介绍,多数情况下,在接收走失人员后,救助站都会为其提供食宿,并详细询问了解其户籍信息。如有户籍信息,通知家人来接领或由站工作人员护送回籍。若无户籍信息且无法与其交流的,工作人员将会请公安部门通过采集DNA数据等手段寻找户籍。同时,通过与“宝贝回家”、“让爱回家”等公益组织合作搭建寻亲平台,运用网络、视频、报刊等媒体,发布寻亲信息。如果仍无法获取其信息的,则根据现有政策,未成年人安置到福利院;老年人安置到托养所;精神病患者送至精神病医院安排康复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由工作人员护送回原籍。
目前,我市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四级救助保护网络新机制,成立了德州市困境人员救助协会,开展民情调查、慈善帮扶、公益援助等活动,了解掌握我市困难家庭和流浪乞讨人员现状,为其提供助困、助医、助学等各种救助扶助活动。此外,成立了寻亲工作组,捕捉地名、人名、口音、饮食喜好等关键信息,利用网络精细的推送技术,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受助人员可能走失地域的手机用户当中,有效提高寻亲效率。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市救助站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227人,951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1人,护送返乡61人,医疗救治56人,托养36人,落户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