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活动侧记

共享新机遇 激活新动能——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活动侧记

企业精准交流对接现场。记者邹斌摄

□本报记者任立松本报通讯员段慧刘磊

4月27日,以“开拓东盟新商机,找寻RCEP新机遇”为主题的东盟投资推介会—走进德州在齐河举行。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客商,带着希冀与诚意,在德州这片沃土上,播撒合作的种子、共享发展的机遇。

这是一次积厚成势的高效对接。德州和东盟虽相隔万水千山,在合作上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扎实的基础、广阔的空间。我市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对接东盟的重要支点城市,近年来开展了“百企下南洋”“泰国风情周”等活动,相继举办中国-东盟中小企业合作会议、中国-东盟(德州)经贸对接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与东盟国家在产业合作、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方面关系愈加密切。目前,东盟已经成为德州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6亿元、增长31%,今年一季度增长18%。

这是一场互利互惠的深度融合。来自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驻华参赞向我市企业家展示推介合作机遇。我市招商部门向远道而来的东盟客商推介“双招双引”政策,共绘发展蓝图。目前,齐河县有50余家企业与东盟各国开展了经贸合作,也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发林集团在齐河县开发建设东盟国际生态城项目,目标是打造为东盟企业在中国长江以北省份的经贸平台,吸引东盟企业投资兴业,扩大经贸往来。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会长、发林集团总裁林玉唐还现场向与会者讲述在我市投资的心得经验。“一直以来,德州和齐河两级政府为项目建设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便利和帮助,德州正在奋力打造东盟国家对接中国北方城市的桥头堡,我们愿为德州贡献自己的力量。”林玉唐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我市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的深度对接。去年12月,我市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广西大学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齐河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就共同促进德州与东盟合作构建长效机制。

“这次活动就是落地双方战略合作的具体行动。”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局长王雷对我市对接东盟的诚意和决心赞叹不已,“这次会议效率很高、成果丰硕,必将为德州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打下坚实根基。”王雷呼吁我市企业踊跃参加今年9月份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进一步开拓东盟市场。市投资促进局局长沈四平表示,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我市将进一步深化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的合作,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广阔平台,构筑对接东盟的重要桥头堡。

驭势者赢。不久前,我省印发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先期行动计划,率先加快对接步伐。马来西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投资领事、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上海办事处主任詹盛福表示,这让他看到了东盟国家和中国广阔的合作机会,未来必将会有更多中国产品进入东盟国家,东盟国家也将有更多的产品售到中国,这为德州对接东盟各国提供了更多机遇。

普华永道北京公司综合商务咨询部合伙人周矞雯看来,RCEP包括现在已有的其他协定都将为德州深化对外合作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希望德州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RCEP机遇,加快与东盟有关国家精准对接。“我建议德州应对标RCEP有关要求,倾力打造整体的、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使产业环境、生活环境更加宜业宜居。”周矞雯说。

“当前,我市正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此次活动将使我们与东盟交流合作迈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高层次。”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吸引更多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和人才前来投资,同时,推动双方在数字经济、货物贸易、技术合作、跨境电商等方面交流合作。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