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秀岭为汤加患者诊治
作为中国第二批援汤加医疗队队长,我市医生谭秀岭带领团队为当地带去先进技术与理念,诊治患者2000余人次——
万里伸援手 搭起友谊桥
□本报记者刘潇本报通讯员李梦娇
由山东省组建的中国第二批援汤加医疗队,在圆满上交半年的援助任务答卷后,于日前返回山东。 10月17日,记者来到德州市人民医院,见到了援汤加医疗队队长谭秀岭,回国后,头发些许斑白的他略显疲惫,但依旧精神饱满。
2个小时的交谈,在略显局促的急诊办公室中,记者了解了他在援汤加期间的一些故事。
光荣的国家使命
2017年底,通过山东省卫健委的层层筛选,德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谭秀岭从全省120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援汤加医疗队中的一员,并以优异的成绩当选为中国第二批援汤加医疗队队长。
在谭秀岭看来,无论何时,救死扶伤是医生基本的职责,“近年来,我们医院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医院技术、为患者服务的能力和社会效益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医院其中一员,能通过自身职责,代表国家去完成这么伟大光荣的使命,我一定会全力尽职履责。”谭秀岭语气坚定地说。他说服了家中的老人、妻子和孩子,毅然决定踏上援汤之路。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去汤加前,谭秀岭及所在团队经过了6个月的语言强化、文化礼仪、体能训练和综合素质等全方位地培训。“除了医疗任务,我们团队还承担着传播文化和友谊的重任。 ”
赴汤的跨国援助
汤加,是南太平洋西部的岛国,距离中国近1万公里,是世界上最早见到第一缕阳光的国家。 2月20日,令谭秀岭不能忘记的时间,他所在的团队开始远赴汤加首都维奥拉医院进行医疗援助,他们需要克服语言、气候、生活、风俗等因素,凭借过硬的医疗技术帮助国外友人解除病痛。
谭秀岭在驻地顺利完成工作交接后,正式在维奥拉医院急诊科开展工作。他发现这里与国内有所不同,急诊科医生几乎是“全科医生”。为此,他翻阅了大量的急诊科病历资料,在最短时间内开始独立诊治患者,并针对急诊科疾病诊治的不合理之处,积极与科室主管及医生们进行沟通。
作为队长,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谭秀岭还经常走访医院各个科室,了解医院所需所急所盼,进行学术讲座,开展诊疗工作,扩大了医疗队在当地的影响力。
针对当地输尿管结石患者较多,但缺乏先进治疗设备的实际,谭秀岭在学术讲座中,提出对于输尿管结石横径小于6毫米的患者,在镇痛的基础上,加用黄体酮、阿托品等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明显。维奥拉医院相关医生对他的综合治疗方案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积极予以采用。
6月20日中午12点多,谭秀岭在瓦瓦乌岛巡诊时,接到王子医院院长的紧急电话,一位38岁高龄产妇,38周+2天妊娠,脐带绕颈一周,且胎盘钙化、羊水过少、胎动减少,出现胎儿窘迫,需要急症手术,向医疗队麻醉师求助。
谭秀岭立即与团队麻醉师一同赶往医院,成功进行了麻醉,然而在剖开子宫取胎儿时,娩出困难。紧急时刻,台下辅助腹部按压,台上台下共同协作,终于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健康的男婴诞生了,手术室里紧张氛围顿时烟消云散。
看到产妇情况稳定,谭秀岭与麻醉师才感到饥肠辘辘……他们意识到,此时已是下午4点多,午饭还没吃。
收获的累累硕果
援外期间,谭秀岭还利用休息时间,多次为驻地附近的福建民工建筑队进行健康宣教,并针对一些民工的健康问题给予诊疗建议,得到了民工的高度赞扬。
谭秀岭带领队员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每天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日记、图片等形式收集起来,再按照提纲逐一编写,仔细修改、校对数遍,耗时4个月,最终完成了《维奥拉医院工作手册》的编写工作,为维奥拉医院提供了规范诊疗的依据。“我们援外医疗队的任务是让受援国了解中国医疗,依靠精湛的医术赢得他国同行、患者信任,使当地民众接受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不断深化中汤友谊,拉近中汤人民之间的感情。”谭秀岭说。他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为患者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在汤加的6个月里,6名队员共诊疗患者2000余人次。
谭秀岭回想起在汤加的日子,仍有些兴奋,他说,那6个月就像人生的一束光。如今,他回国后,还不断有当地医生发邮件给他,咨询各类问题,工作再忙,他总会耐心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