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书画版上,我介绍了临帖的前两个步骤:“临像”和“临懂”。本期,我将继续为书法爱好者们解释何为“临破”。
书法是最接地气和群众基础最好的艺术形式,能让人修炼气质、提升认识、磨炼意志,成为了很多人的业余爱好。很多人都希望“悄悄地”自学书法,严格地讲,自学书法是不可行的,容易走弯路,很难达到一定艺术境界;但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学习就是好的,怎么学都会有进步。
学习和应用是有变化的,根据古贤提供的造型方法和规则,做深刻的理解然后做实际的应用。应用的过程是“解味”,在此基础上的变通,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
1.“传统”一词是块遮羞布
机械地抄录搬用古帖是错误的,强调“传统”是对书法传承不理解的托词。碑帖上的字形在它的特定环境中是合理的,是有生命的,离开了特定环境必须要有变化地应用。“拉郎配”式的文字拼凑不能算是书法,有的人用电脑软件集字书写就属于这种情况。
2.见识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
学习书法首先要见多识广,苏轼曾说:“见浅、识狭、学不足。”康有为也告诫学习书法的人,要读两千种以上的碑帖。所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识狭隘化,不要被一叶障目,要认识到各种不同形态的美。各种碑帖道理规则都是相通的,是智慧的不同表现形式。缺乏创造性思维就会使造型“随大流”一般地同质化:造型缺乏创新,不看名字无法确定谁写的;内涵让人一眼就看穿,缺乏艺术的神秘性,也失去了书法造型层次维度的表现。
3“熟后生”的开发
让每一笔都有来源,驾驭经典中的每个元素,一切都用情绪和思考去发展。打破书写的惯性,让每一笔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每一笔又能够驾轻就熟,每一个图形都有表现的意义和意图,通篇和局部之间有和谐有对比,有层次有节奏,又能够充分的表现自我的理解。“熟后生”的开发,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