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思路

□朱睿

一天早晨,落枕的我致电母亲,询问相关疗法,母亲但笑不语,须臾,说道:“恭喜你呀,不失眠。 ”“这倒是,晚上一沾枕头就睡着,也察觉不到姿势怪异,一觉到天明,才发现身体不得劲儿。 ”说完,我也自顾自笑了起来,没想到我遇到的痛苦,换种思维,反倒成了一种甜蜜的幸福。

还有一次,文友突然情绪低落在网群里发布了一段文字:这些年,打工、谋生、有痛有乐,自信过,更多的是骨子里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于是,妥协、让步,不跟现实直面对抗,喜欢宅、买菜做饭、过小日子……这段关于中年危机的描述让很多人感同身受,但仔细揣摩:在生活洪流的裹挟下,谁又不是愈挫愈勇地向前进呢?毕竟风光得意总有时,跌宕起伏才是人生。

我想,如若将那段文字穿越到东晋,自当是另番场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相比较,境界高低立现。因此,当人们“行到水穷处,”何妨放松心态“坐看云起时”?换种理解生活的方式,势必会打开人生格局。

记得有一则故事,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向前一步是死,退后一步是亡,你会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回答:我往旁边去。看来,遇事并非只能向前或向后,有时“山重水复疑无路”与“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间就隔着一段转换思路的距离。比如有家理发店上半天都没有顾客,但老板换角度积极寻求对策:趁机免费为客人理发。为此赢得广泛赞誉的同时,生意也日益红火。

其实生活中很多琐碎小事不必计较,豁达人生,宽阔胸怀——压抑时,换个环境深呼吸;郁闷时,主动向开处想一想;抱怨时,调整方向敢于尝试。境由心造,我们换种思路,就会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并且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生趣。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