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开放日活动

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民生监督员、志愿者等——零距离感受“临时之家”

社会各界人士观看救助管理站的监控系统。记者石秀秀摄


  □本报记者石秀秀
  6月19日,市救助管理站举办了以“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为主题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民生监督员、部门代表以及社工、志愿者、热心市民等40余人进站零距离感受救助工作。
  市救助管理站主要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流浪未成年人提供衣食、住宿、救治、返乡、心理咨询、教育矫治等服务,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临时庇护服务。今年以来,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000余人次,救助保护未成年人8人次;近5年累计救治危重病人、精神病人、传染病人539人次。“今年以来,我们通过滞留人员DNA比对、全国救助寻亲网、人脸识别、媒体寻人等措施,已经成功帮助26名患有智力障碍的滞留人员找到亲人,回到家乡。 ”副站长苏峰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寻亲工作,帮助更多的流通乞讨人员早日回家。 ”
  在市救助管理站内,环境整洁温馨,设施齐全完善,参观人员频频点赞。“电视机、空调等家电设施齐全;工作人员精心照料,经常和被救助对象聊天,这里有家的感觉。”前来参观的志愿者谭英换感叹道。
  除了站内参观外,市救助管理站当天还在中心广场等繁华区域设宣传点,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包括爱心救助卡、致市民的一封信、提防职业乞讨等。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