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有回音

史杰伟

每次上班路上见到老年人拿着收音机、耳边传来沙哑的评书声,我的内心就会按捺不住激动兴奋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

我对收音机有种特别异样的感情,它是我的宝贝,是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人生的导师。

我老家里曾经有一台红灯牌的晶体管收音机,是青岛无线电厂生产的,长着笨重的木制外壳,前身上边是层绿色花纹图案的金属面板,下边是带有数字刻度标记的透明玻璃,左右两边还有两个白塑料外壳的旋钮,是用来控制音量大小和选台的。后边有个大扬声器和一些二极管三极管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电器元件组成的电路板。

我对收音机最早的记忆,始于童年时代,那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饭前饭后坐在灶台边,父亲趴在土炕上,仔细聆听当年盛行的广播剧《刑警803》,讲的是上海刑侦总队侦查破案的故事。后来在我们村的大喇叭里,在上早自习的间隙,经常听到六点半伴随着一阵歌唱祖国的开始曲,耳熟能详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有时还放几首歌,村领导就开始讲话了。

当时我就对这个木匣子产生了好奇。打开它,就可以听新闻,听天气预报,了解国家大事,还有曲艺相声评书,五花八门,多么引人入胜,多么神奇的世界。

上世纪80年代的乡村,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收音机对于家境贫寒的也是奢侈品。在没有电视机、唱片机还没有大范围普及的那个年代,一台收音机显得非常珍贵。

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的少儿节目,伴随着一声奶声奶气的开场白,稚嫩嘹亮的声音吸引着无数的孩童。有趣的故事,迷人的游戏,猜不透的谜语,令人好奇又迷恋。

收音机让我增长知识和见识,也大大激发了我的兴趣爱好。通过听评书,了解到丰富有趣的历史故事。喜欢单田芳老师讲的《白眉大侠》《乱世枭雄》《大唐皇妃》,那沙哑而又磁性的声音让我折服;喜欢听刘兰芳老师播讲的《杨家将》《呼家将》《岳飞传》,了解到了“杨门忠烈,七郎八虎闯幽州,杨继业背屈含冤,碰死李凌碑前,岳飞精忠报国,抵抗金军,却惨死在风波亭,千古奇冤”……每当听到此处,我总是泪如泉涌,心情澎湃,愤世嫉俗,替他们鸣不平。

每次听到精彩之处,总是有卡壳的时候,令人意犹未尽,且听下回分解,成了一个让我魂牵梦绕、漫长等待的谜底,那滋味是煎熬和折磨,现在手机有很多听书软件,随便下载就可以无限制地听下去,方便快捷,可是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感受和冲动。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