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从小事做起

林钊勤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言传身教很重要。成长环境决定了孩子未来的一生,不在乎穷富,而在于性格和习惯的养成,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要小看这八个字的分量。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儿童最擅长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刻。

我的父亲当过老师,在那个年代父亲也相应读了很多书,也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那时在乡下,读书识字的人少,会写毛笔字的人更少。记忆中,每到春节前一个星期,父亲要挤出时间来,帮左邻右舍写春联。父亲写春联时,我喜欢给父亲打下手,弟弟们小一些只能在旁看着,父亲裁纸,我磨墨,父亲裁纸时是从来不马虎的,一根棉线穿纸而过,我揪住这头,父亲捏住那头,嘶嘶嘶……红纸一分为二,接下来,基本靠父亲一人了,他用小刀,将红纸裁得大小适中,大门上的,房门上的,耳门上的,门楣上的,一一裁开。然后在吃饭的方桌上将红纸铺开,红纸鲜红刺眼,气魄得很,我就站到桌子的对面一边牵拉红纸,保持平衡的姿态,以防止墨汁滴下来,一边静静地看着父亲沾墨、净墨,舒臂,搁笔。父亲紧握笔杆,屏息凝神,奋笔疾书。父亲笔力沉稳,用笔圆润,字体开阔大气,运笔自如。当父亲写好以后,我又连忙双手托着对联放到大厅的空地上摊开晾干。父亲还经常代邻居写信,他总是热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他能帮上忙,他都会热情地跑前跑后,忙来忙去。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物资紧缺,一到收粮食的时候,乡里总有几户人家要来我家借粮食。他们经常还给我家稍微差点的粮食。母亲老在一旁唠叨,以后不借他家。父亲笑着说:“吃亏是福,别那么计较。”父亲也经常教导我们,一定要讲道德、讲诚信、尊老爱幼,还要乐于助人。父亲吃过很多苦,但他勤劳、谦逊、坚强,有着不服输的性格。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父母亲教育孩子的原则。父母亲教育我们,在家盛饭要先给家里长辈盛,长辈动筷子了,我们才可以吃。我家的孩子现在都是这样做的,有好吃的先送给爷爷奶奶吃。培养孩子懂得感恩,孝敬长辈。“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让孩子学会礼貌待人,敢于承认错误。

“仁仪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自始至终融化在我们的实际行动中。我们应该并带动更多人参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手”“扶困助残”等活动。“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道德观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发展而奋斗。

愿我们每位家长都做好孩子的榜样,那么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