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在杨盘镇(今属乐陵丁坞镇)日伪据点中,有一个伪警备队长,绰号郭麻子。
郭麻子仗着有日军撑腰,手下又有一百多人的队伍,横行乡里,为所欲为。他随日军外出扫荡时,更加肆无忌惮,众多抗日人员遭其毒手。当地地下党组织屡次警告,郭麻子始终置若罔闻,但要除掉他难度很大。郭麻子平时很少单独在据点外面露面,一出据点大门,就带着一大群随从,以防备暗处的冷枪。
1942年9月的一天,冀鲁边军区一分区司令部与警卫部队转移到杨盘镇南部村庄中驻扎。司令部得到内线情报:杨盘镇一家茶馆中的老板娘是郭麻子情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有时独自溜出据点到茶馆。侦察员张洪亮和通讯员肖荣福,化装进入杨盘镇,伺机将郭铲除。
当天傍晚,张、肖二人扮作串乡贩枣的商人,背着褡裢,推着枣车,在据点内线人员的接应下,很快通过了寨门哨卡,进入杨盘镇中。郭麻子情妇的这间茶馆,也兼营酒肆买卖,招待来往的商贩、车老板和出门远行的路人。张、肖走进茶馆,与老板娘讲定了房价,拣了一间僻静的屋子住了下来。
半夜里,他们听到院中有脚步声、对话声和开关门板的声音。过了片刻,窗外闪动起灯光,有人敲门。肖荣福打开门闩,一个中年人端着油灯走了进来。坐在炕头的张洪亮一眼认出,这就是郭麻子。原来,郭麻子感觉有些心神不安,一定要到客房中检查一下,看有没有可疑的人入住。张洪亮看清那张布满麻坑的脸,噌地跳下火坑,准备寻找机会下手。但是,他这一跳,麻利的动作中却露出了破绽——若不是军人,身子哪里会有这么利索?郭麻子随即掏出手枪,手指扣着扳机,命令他们举起手来。
张、肖只得举起了双手,郭麻子端枪盯视着他们,将油灯放在身边的桌子上,空出手进行搜身。二人身上什么也没有,他依旧不放心,又把炕上的被褥、苇席、枕头掀开搜查了一番,确定没有武器,才稍缓了一口气。郭麻子站在炕下,借着灯光向他们审视了片刻,问他们是哪里人,到镇上来干什么。张洪亮答道:“吴桥人,因为年景不好,领着弟弟来这一带村庄中收枣,运回吴桥贩卖。”张洪亮说着,回身从袋子中抓出一把小枣,让郭麻子看。郭麻子向张洪亮扭过身去,将信将疑地把手枪掖回腰中。肖荣福见他注意力转移,抄起挂在墙上的秤砣,向郭头上砸去。张洪亮顺手从装枣的布袋中抽出手枪,枪口抵在郭麻子的脑袋上扣动了扳机。郭麻子头上开了两个血洞,一声未出,就斜瘫在地上。
张、肖迅速离开茶馆,撤出了杨盘镇。
(摘自《乐陵抗战那些年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