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去朋友家做客,不知什么原因就聊到了孩子的教育上了。的确,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更有不少家长爱孩子爱得有些过度,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了。不过,朋友的教育方法多少有些不同,让我深受启迪。
朋友是位老师,教育子女有独到之处。他曾和我讲,在孩子2岁的时候,吃饭挑食,因此这位教师爸爸就故意先让孩子饿了一顿,结果孩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把不喜欢的食物统统都吃光了,一边吃着,一边嘟囔着食物美味,之后再也不挑食了。
我起初觉得朋友的做法也没什么特别之处,这不就是故意和孩子唱反调嘛!可后来与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我的观念错了。
有次,朋友的女儿想要要个芭比娃娃,结果朋友二话没说就陪着女儿去玩具店里挑了个她喜欢的玩具。买完玩具之后,这做爸爸的聪明劲儿就来啦,他对女儿说:“乖宝贝,现在你也上幼儿园啦,也会识字了,要不咱们买点儿玩具以外的有趣的东西好不好? ”女儿点了点头。这位教师爸爸精心挑选了一套电子语音的儿童读物,接着又蹲下身在女儿耳朵边叨叨着:“乖女儿,爸爸和你一起学,到时候看看谁会得多哩! ”女儿眨了眨眼睛,竟笑眯眯地答应了。
我实在好奇这位父亲究竟用什么方法抓住女儿的心的。难道真的应了那句“别人家的孩子才最优秀”的话么?于是我向朋友请教其中原因。
原来,朋友的乖女儿之前也挺淘气,没少让他操心。朋友端着茶杯,乐呵呵地冲我说道:“但不能一直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孩子的问题往往责任在家长,更何况又是在孩子的学龄期,这时候,该叨叨的时候就得啰嗦,该奖励的时候就得奖励。”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朋友又继续补充:“在孩子6岁前请尽情地唠叨,6岁后就得少语多倾听了。很多家长往往会在孩子小的时候宠着孩子,可等孩子大了些,一些不良习气就难改了,这时候唠叨多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果然,教师育儿自有一套“宝贝经”!
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有的人方法不对,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从朋友对子女的用心教育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家庭教育是一门修行,而好的教育就应张弛有度,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管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