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夜谈、粮食银行……德州“组合拳”保障秋粮归仓


当前正值秋粮收获关键期,德州各地利用降雨间隙,强化保障,多措并举保障 “三秋” 生产有序推进。

宁津

积极应对不利天气,宁津县组织700多支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困难群众开展人工抢收。

庆云

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对秋收的影响,庆云县尚堂镇提前研判、迅速部署,组织镇村干部成立8支“三秋”服务队,走进农田一线,聚焦留守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实现精准助收。庆云县徐园子乡充分利用夜间农户集中在家的时段,在各村常态化开展“夜谈”活动,乡、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集中倾听农户在粮食储存、销售等方面的诉求,现场协调对接周边粮站与收购企业,切实帮助散户解决卖粮难题。此外,通过“夜谈”活动,各村同步建立“邻里互助小组”,组织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户为弱势群体提供指导,全面提升农户科学储粮能力。“夜谈”活动还融入灾害预警与政策宣传内容,及时向农户传达最新天气信息,提醒农户抓住降雨间歇期抢收抢晒,普及农业保险理赔知识,通过多项举措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夏津

夏津的“粮食银行”推出玉米收储专属服务,从田间收割到仓储售卖实现全流程“托管”。 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理事长陶九义介绍说: “今年,我们新上了一台烘干设备,每天能烘干200多吨,一天能收购400多吨玉米,基本上能解决玉米的烘干、储存问题,农户可以随时随地来售玉米、送玉米,为群众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 目前,夏津县27处烘干服务点日均总烘干能力达3380余吨,覆盖全县主要产粮区,基本满足周边农户的秋粮烘干需求,可实现“收割、运输、烘干”无缝衔接。

平原

在平原县鲁望为农服务中心,这里机器轰鸣作响,脱粒机高速运转,脱粒后的玉米被运往烘干区,烘干设备24小时满负荷运转,确保玉米尽快颗粒归仓。平原县鲁望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娄兰冬介绍说:“我们现在24小时进行玉米烘干。潮粮约35个水分,我们要把它烘干到14个水分。”目前,平原县已建成运营的粮食烘干中心27个,日烘干能力7100吨,仓储能力17万吨,有效解决平原粮食烘干、仓储问题。

乐陵

乐陵市农机中心抽调业务好、技术精的农机技术人员组成三个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和进村入户,指导帮助农民对参加“三秋”作业的农机具进行检修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同时为应对连续阴雨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安徽、河南等地联系储备履带式收割机200台;统筹全市9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和16个粮食烘干点(中心)做好抢收抢种、排涝、粮食烘干等农机作业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储备玉米收割机2300台,拖拉机及播种机、运输车辆等9000余台。

附:德州市粮食烘干服务点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来源|闪电新闻 编辑|苗欣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