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医院: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试试割积疗法

小儿割积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中医外治疗法,融合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和“因时制宜”的治疗思路。该疗法选择在农历八月初一至初十进行,正是基于夏秋之交“湿气尚存,易困脾土”的气候特点,以及人体气血随自然节律变化的生理规律。通过在小儿手掌特定部位施行微创操作,取出少量皮下脂肪,形成良性刺激,以通调经络、振奋脾阳、化解湿滞,从而有助于改善小儿脾胃运化功能。

为什么小儿割积选择农历八月初一到初十?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初十这十天进行小儿割积治疗,是植根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并结合了季节气候特点、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规律所形成的特色时间疗法。

气候特点与脾的关系:农历八月初时节已入秋,但长夏之湿未完全消退,天气开始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此时湿邪易困脾,而寒邪初起亦易伤脾阳。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喜燥恶湿,易为湿困。这个时节恰好是小儿脾胃病如疳积、厌食的高发或加重时期。自然界的气机变化与人体脾经的气血运行处于“同步”状态,此时施以外治干预,更容易撬动和激发脾胃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季节变化确实可能对人体多项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包括免疫、内分泌与消化系统等。在季节转换期实施割积这类良性微创刺激,可借助机体自身的适应与调节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代谢与自我修复能力,进而辅助改善消化功能。

温馨提示:

小儿割积属于中医外治专业操作,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家长请勿自行实施。如有相关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咨询专业中医师。本疗法效果因人体质不同而异,请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后理性选择。

本文仅为健康知识分享,不构成医疗建议。具体治疗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专家简介

刘世超

中医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中医药调理、治疗小儿体虚感冒、咳嗽、厌食、便秘、抽动、盗汗、紫癜等疾病。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琰 编辑|马雨生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